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024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真正占比越来越大的是皇室开支这一块。

    老朱家的王爷太多了,上百个王爷,犹如上百个寄生虫,寄生在大明的身上,他们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的扩大。

    这些老朱家的王爷,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也不能做,所以只能够不断的造人,每增加一个人口,大明的国库这边就必须相应的给予供养。

    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单单是这一块的开支就占到了明朝财政开支的三分之一以上,犹如一个沉重无比的负担压在了本就捉襟见肘的大明财政上面。

    听到刘晋的话,大家也是微微点点头。

    大明国库的开支其实很少,主要是没有什么银子,更多的是征收上来的实物,所以官员的薪酬待遇方面都还包括了实物,什么粮啊、布啊、绢啊、茶啊之类的,七七八八,林林总总。

    反正就是看不到多少银子,甚至于刚刚开始的时候,老朱同志还拼命的给官员发宝钞,宝钞这东西它就是纸。

    最终宝钞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转移到了大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去了,苦的还是老百姓,官字两张口,自然是不可能真的饿着当官的。

    “臣以为,朝廷的税收开支方面,应该进行一个详细规划,比如这官府开支方面,它占整个开支的比例应该控制在一个点数上面。”

    “比如大明官府这边的开支是10个点,也就是十分一,那么今年用于官府开支的税银就应该要达到七百万两银子左右。”

    “七百万两银子用来给大家发月响?”

    在场的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要是这七百万两银子用来给大家发月响的话,大明官员一年的俸禄岂不是要涨几十倍?

    尽管大家都不是靠朝廷俸禄过日子的,但如果能够名正言顺的拿到更多的俸禄,大家自然也是很乐意的。

    “当然,我这仅仅只是举个例子,这朝廷税收多了,给大家涨涨俸禄也是合理的嘛~”

    刘晋笑了笑回道。

    “对,对,合理的,很合理~”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涨薪水谁不

    第644章 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

    “公共开支?”

    “修桥铺路?”

    “建公办学校?”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忍不住再次看了看刘晋。

    “陛下,诸公,这水泥马路的作用想必大家应该是已经很清楚的,天津和京城,以前没有水泥马路的时候,往来一次非常的麻烦,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可是有了水泥马路之后,往来就非常的方便,两三个时辰就够了,朝发夕至,天津这边的鱼货运到天津都还是新鲜的。”

    “如果我们整个大明各个省份都能够有这样的水泥公路连接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大明的货物流通,人员流通极为有利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发生灾害来说,以前从南方这边调粮到北方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而且因为道路不顺,路途上面的损耗也是非常大,往往一百斤粮食,路上就要损耗掉差不多三四成来。”

    “但有了水泥马路,利用现在最便捷的四轮马车,按照天津到京城的速度来算,从南方调粮到北方来,有几天的时间就足够了,而且路上的损耗也是可以降到最低,甚至于连一成的损耗都不需要。”

    “以后朝廷赈灾的时候,压力就会很小,因为一个地方出现了灾害,其它地方都能够迅速的调粮支援。”

    刘晋看了看大家,继续开始讲起修桥铺路的重要性和好处来。

    要想富,先修路。

    在后世这几乎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道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都已经搞出水泥来了,这水泥马路自然是要大规模的在大明修建起来。

    “说得好~”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华夏这片土地,因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历来都是多灾多难,南涝北旱,或者是背旱南涝的事情,几乎是年年都要上演,很少有说风调雨顺的时候。

    所以赈灾也是成为了历朝历代朝廷的一件大事。

    在赈灾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老百姓吃不饱饭,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只要能够吃饱饭,那什么事情都可以消弭的干干净净。

    但偏偏粮食是一个大问题,历朝历代都很重视粮仓的建设,重视屯粮,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赈灾的。

    现在刘晋提出了在大明各地大修水泥马路,这一点上面是讲到弘治皇帝的心里面去了。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始于灾荒,吃不饱饭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进而逐渐的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最终也是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有了水泥马路,这赈灾变的容易了,灾区的人想要逃到其它地方去也可以变的更容易,这灾荒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

    这对于稳固大明的江山,稳固他们老朱家的宝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嗯,朝廷有钱了确实是可以在大明各地大规模的修建水泥马路。”

    其他大臣听完也是纷纷点头。

    水泥马路的好处太多了,很多地方,甚至于都自发组织修建水泥马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不过这种连接各个省的水泥马路,自然还是需要朝廷来修建的,它的开支和花费都会非常巨大,也只有朝廷才能够承担起。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