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02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朕觉得这个可以,工部这边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现在朝廷有钱了,老百姓的银子也要用到老百姓的身上。”

    “正如刘晋所说的,修桥铺路,修筑河提、修建水库都可以,道路可以方便大家的出行,河提可以防止河水泛滥冲毁良田,水库防洪蓄水,都是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大事。”

    “以前朝廷没有银子,纵然是想要做这些事情,往往也是有心无力,而且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惠及到我们大明的各地。”

    “现在朝廷有银子了,那就应该要大规模的实行起来,真正的办一些大事,让老百姓们能够感受到这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刘晋所说的关于给官员提高俸禄的事情,户部和吏部这边也是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也该给大家涨涨俸禄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众人,想了想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有钱了嘛,好办事。

    该花的花,这不该花的,似乎好像也是可以花一点了。

    所以他也是很大方,修桥铺路就修桥铺路嘛,涨俸禄就涨俸禄,尽管弘治皇帝知道,这些官员一个个都不是靠俸禄过日子。

    朝中这些大臣、官员们哪一个背后不是有大量的田地、商铺,哪一个在天津这边没有商行的股份?

    京城和天津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工厂、作坊等等,这些的背后都有朝中这些大臣们的影子。

    贪官有很多,但还是有很多清廉的官员,还有一些清廉又笨,又不会投资的官员。

    这几年,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这京津地区的生活水平急速提升,消费变高了很多,很多清廉的官员甚至于都难以过下去了。

    那些只靠着家里面田产收租来过日子的官员,日子也是难过了很多。

    所以这俸禄嘛,该涨~

    弘治皇帝也是个好皇帝,有钱了,也不是小气人。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再次看看刘晋。

    真是一个人才啊!

    不仅仅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现在更是让朝廷的国库也鼓起来,偏偏还不是掠夺老百姓,都是靠自己真本事赚到的银子。

    自己有钱了,朝廷也有钱了,老百姓现在好像也是有钱了,仿佛一下子,大家都有钱了,这日子都好过了。

    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这一切又都是真实无比,现在去外面看看就知道了,整个京津地区的物价非常的便宜,货物比起以前来多了很多倍,更为关键的是现在京津地区的老百姓收入涨了太多了。

    工厂、作坊这边现在雇佣一个人,一个月都开出三两银子的月响来才能够雇佣到人了。

    “还有关于修建公办的学校的事情,依朕看,也是可以的~”

    “我大明的藩属国都在不断的从我大明这边聘请先生去教书育人,我们大明自己自然是要更加的重视。”

    “像刘晋所说的,以后每年从国库当中定下一定的比例用来办公办学校,让更多贫寒家庭的孩子也能够去读书。”

    弘治皇帝想了想又是说道。

    “陛下,这如果大规模的开设公办学校,这会不会导致未来科举的录取率更低?”

    这时,刘健想了想说道。

    这要是大明各地都开办很多的公办学校,更多的人读书,这未来考科举的人就更多了,到时候朝廷哪里有那么位置给怎么多人?

    而且朝廷每次考科举,这中举的举人和进士都是有严格数量规定的,如果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太多了,以后这中举、中进士就更难了。

    “陛下,诸公~”

    “这朝廷开班的公办学校,臣以为应当以普及识字和基础的算术,知晓一些基本常识,再加上专门的技能培训为主,而不是以靠科举为主。”

    刘晋想了想也是提议道。

    对,考科举是很难,这公办的学校就不应该继续沉浸在八股文当中,而是应该效仿后世的教育,区分学科,强调基础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和蓬勃发展打基础。

    要是这公办学校也以考科举为主的话,那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只不过是培育出了更多的书呆子而已,对朝廷、对国家的发展根本就没有用处。

    “如果是这样的话,臣以为也是可以的,朝廷开办的公立学校,不参与科举考试的话,这就更加公平很多了。”

    “只是如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会有人送来读书吗?”

    刘健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

    这就对了,公办学校基本免费的话,这对于那些私立学校的人来说就很不公平了,如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比较公平了,对于有钱人家来说,他们的孩子花钱去读私塾,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普通人家的孩子免费读公办学校,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比较公平一些。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关系的,不是人人都要当官,这读书了,有知识了,也可以去当账房、去工作但管理,也还可以去学习修桥铺路,学习造船、炼铁等等之类的。”

    “现在这些也是很吃香,至少来说也算不错的出路。”

    刘晋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对,对,就该这样。

    这八股文和科举考试早就已经进入死胡同,千万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其中,这公办学校就按照后世的学校来办。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