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冠

章节目录 第2章 简单的工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太仓距昆山,五十来公里,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急行军路程。

    上了路,问题立即出现,所有人全傻了眼,补充团行进速度出现问题。

    行进很慢,路上到处是74军撤退下来向西的部队,道路原本就不宽,下过雨的道路泥泞更是难行,速度蜗牛一般,二来全团出发带的东西太多,几乎成了辎重兵。

    物资太多,又没有车,连骡马都没有几匹,倒不是军政部不给力,骡马这些东西,在淞沪溃蚊,鬼子到来前,早就被那些富户拉着逃难去了。

    撤下来的部队,有成建制部队,也有溃散的小股部队,占据了大部分的路面,面色忧愁东去、西回的士兵们,简单相互交流信息,溃兵们看着这支还在向战场方向行进的部队,充满了敬意,又带着怜悯:这就是一群当炮灰的傻子!

    不过,撤出的部队传来不少消息,让人心往下沉,经过确认,太仓已经失守,但是,溃兵中竟然没有109师官兵!连一个伤兵都没有!

    所有情况表明,师部可能未收到撤退命令,或者也是在撤退,但作为阻击部队,溃兵中没有伤兵,这样不符合常理的情况,让人感觉压抑、不安。

    一步步在小雨中前行,到快天黑时,已经连续六个小时的行军,传令兵传来了就地宿营的命令。

    从昆山向东北方向的太仓方向,在督战队带领下的补充团,前行不到二十公里,部队就这样停了下来。

    补充团没有电台,不能直接联系师部,一路上都是军政部通过督战队转发的命令,补充团顾名思意就是作战部队缺编时,作补充兵员用,就是后备,连预备队都算不上。

    但军政部的命令,又是如何传到督战队,让人费解。

    李排长没有考虑这些情况,他的任务是带好他这个排的兵,轮不到他操心,从身上扯了份地图出来,估摸了一下现在位置,北路沿长江有陈诚指挥向西撤退的部队顶着,接到的这个原地待命的命令,让他很不安。

    “但愿109师能顺利撤下来!”李排长小声跟旁边的两个排长嘀咕着。

    远处传来隐约、不算密集的枪炮声,鬼子军舰上重炮的声音却停了,有些诡异,想了想就弄明白,鬼子进攻从早晨开始,打了一天,接近傍晚,得先稳固阵线,逐步推进。

    天很快黑尽,部队在一块稍高全是树林的坡地上扎了营,路上到处都是撤退的脚步声,以及空中从远方传来的枪炮声,并没有小鬼子出现。

    一整晚,部队没有再接到新的命令。

    直到天明,部队还是没有接到命令。

    东边已经开始放白,李排长钻出行军帐蓬,习惯性的打量周边的地形,昨天因为天黑,没仔细观察,自有部队的头头安排警戒诸类事宜。

    晨雾中,部队驻扎在一片在小高地上的树林之中,说高地其实也就一个小土丘,长满了南方常见的桉树,林中灌木茂密却并不高大,满目绿色,生机勃勃,不像东北接近冬季的时候早就遍地黄褐。

    远方的树林、竹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在乌云下带着灰黑。

    一条简易公路两边,收割了水稻后的水田,剩下一排排整齐稻茬,高低不一,再生的第二茬也已经收割,还是留下一部分绿色在冬日里坚强的挣扎。

    水田四周是树林围成的一个不规则的圆,东西方各有一个缺口,距离约一公里,一条公路在水田中间,串起了两个缺口,略高于两边的稻田。

    部队位置在西边的山坡岰口,再往来路西边望去,跟东边基本一样的地形。

    东边远处的山岰口,有老百姓的房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看不真切,泥木结构,部队并没有进入那些房屋驻扎。

    公路上还是不断有溃败下来的国军士兵,互相掺扶着在泥泞公路艰难向西走,队伍中间夹杂着少许的百姓。

    从穿着看,这些跟着部队撤出来的老百姓却是乡绅居多,普通老百姓放不下家里的那二亩田,那田或许还是租的,更多人或许是放下不下城里铺面里的那些零碎。

    地形其实也简单,就是一个环状树林包着水田,甜甜圈一样,中间有一条公路,从天空向下看就像一条东北向西南方向的公路串起的一个一个糖葫芦,很有些萧条意味。

    脚下这片土地,即将来临是外族的凌辱。

    一个身影跑了过来,传令兵传来了团部的新命令:“就地构筑工事,防守东面可能的来敌,太仓失守。”

    督战队也没电台,这个命令来自于团部自己的判断,反正军政部自有一套体系,消息来源不详,闲着没事,弄几条战壕,说不定到时候能排上用场。

    既然是命令,作为军人,执行就成。

    兵们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已在什么地方,他们甚至还没有地理概念。

    补充团各部立即炸了锅似的在营连长指挥下,沿简易公路两侧的小土坡上构筑工事,不断有哨兵在往东跑,侦察连昨晚已进往前面跑了,东边那个岰口,设置有前哨,更远处肯定也有。

    尖兵早放到了不知道有多远之外,尖兵有马代步,补充团最原始又先进的交通工具,却一直没有传来前线的消息,一切透着不可思议。

    东边岰口地形跟补充团这边差不多,一个小坡,环状的树林,正前方是公路,公路两边照样是水田,再远处又是一个岰口。

    李排长站在公路上,仔细观察地形,全是平地,这样的环境地形,对打阻击战,非常不利。

    唯一让人安慰的倒是那些水田,至少机械化的部队无法全面进攻,进攻方兵力根本无法展开,只能从公路正面进攻或沿山岰向两边走环形树林攻击前进,水田里的水虽然不深,但是在田间烂泥里,部队无法机动,进去就基本就是活动的“固定靶”,适合防守阻击。

    岰口位置高出公路几米,就一个缓坡,江南地面全是泥土,雨后的土特别软,工事挖起来挺快,但要想弄点像样的工事却办不到。

    李排长的兵没有参加挖沟的劳作,在团长亲自指挥下,由三营的兄弟开挖,干的热火朝天。

    一营是主力营,是最先上战场的部队,眼下优先保证体力,但一营其实也并不是干看着,闲的无事兵们也在帮忙。

    与国军常挖的无纵深一字战壕不同,面向东北太仓方向,在坡地上横向挖了三条沟,纵向斜着一条交通壕,斜王字形,准确讲小写z字形,中间有一横,半人深,从公路往两侧各100来米左右,慢慢的延伸进了树林。

    挖出的土就堆在沟前方战壕边上,用铁锹压实,底部近一米厚,梯形,沟深加堆土高度刚好到一米四左右,方便射击,垒了一个个的垛口,是给机枪准备的射击位,在堆土上面压了灌木及树枝伪装,至少爬在沟里,鬼子歪把子机枪肯定弄不穿。

    最后纵向的一条战壕斜拉进了树林深处,一直到土坡背后,防炮用,没有设专门的机枪垒。

    补充团展开后防线约二百来米,树林里靠后呆的也是二营、三营兵,正与后勤,在林子边缘,作伪装。

    近半个团的人一起干活,进展速度很快。

    一营四个连,每个连第一排的人全堆在第一条壕沟里,各自选择射击位,正把土用揪拍打成让自己舒服的样子。

    对小规模战事,一般由各营轮流充当正面进攻或外出执行任务,扩大到以营为单位作战时,一营以一连二连作前锋,正面拒敌,三连机动,团部作战视规模以两三个小时左右一二三营轮流换防。

    战场上的战斗,并不是所有的兵都一哄而上,部队安排有梯次,有纵深。

    团编制有军需处一个,连规模,实际上就是后勤人员,再加一个炊事排,团直属半残废的特务连一个,包含了一个警卫排一个炮排一个通讯班。

    补充团本身就属临时编制,还有一个在昆山才横加进来一个排的督战队,这帮家伙不参加战斗,却是专门来防战场逃兵。

    简易公路上还有撤退的国军士兵,重武器早就丢完了,先头的还有点队列,到中午时基本就是小股三三两两的部队,督战队也懒得理他们,只是在等待撤退命令,可惜,补充团早就被。

    没有得到命令,没人敢去收拢那些乱七八糟的溃兵,自有收容所的人进行收容,还得防止鬼子冒充国军士兵。

    传令兵终于回来,具体的消息还在团部没有传下来,其实传不传也没什么,情况就在那摆着,士兵现在最大的奢望却是接到撤退的命令,可是注定这个命令不会到来,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差不多已经被遗忘。

    东边的枪声不断传来,却少了炮击声。

    直到下午一点过时,东边的枪声有些密集起来,并越来越近,三八大盖的“叭勾儿”声音开始变得清晰,夹杂在国军七九步枪砰砰声里。

    气氛开始压抑,跟头上的铅云一般,格外让人紧张,部队里静悄悄的,不时有传令兵来回奔跑。

    前哨一个连,跑腿的五组,不断有消息传回。

    最远的已跟撤退的49军督战队,接上了头并传回了消息。

    109师断后部队在阻击日军,分成了两条线断后,两个旅作战部队及师部,在北面沿长江阻击日军,一个作战旅沿太仓到昆山一线,被鬼子追着,且战且退,人员编制在太仓就已经被打散,往昆山退来的部队,成建制的就一个团。

    这个团已经快打光了,发了狠的军队,没有想到过逃跑,还在跟鬼子硬碰,鬼子即将到来!

    前方侦察的补充团人员开始回撤,不断往回跑。

    东方山林阴挡了视线,不算激烈的汉阳造砰砰砰枪声中,可以推算断后国军阻击的人数应该不多,回来的应该不会超过三百人。

    李远在心里判断后,心里为之一紧,难道109师阻击的部队伤亡么大?

    时间不断流逝,枪声越来越近,夹在北面的模糊炮声中。

    路上已无撤退的的国军士兵,只有一小群老百姓还在泥泞的地里吃力的蹒跚。

    枪声感觉已经到了耳边,应该就在东边的坡口外,望远镜里,明显的看出来,侦察的国军士兵出现一时间的慌乱,蹲在灌木丛里,伸长了脖子正在观察。

    从坡开始出现一些人影,督战队的人,手臂上带着醒目的白袖标,路上撤退的老百姓慌乱的哭喊声,不得不丢掉随身的东西,加快了脚步,连日来的小雨,让简易公路还是大片大片的泥泞。

    督战队的身后的枪声已经响成了一片。

    督战队的人倒也不是一无用处,四个兵扯了个担架抬着一个人,看样子,应该是高级军官,普通士兵,能坚持走到现在,已基本不太可能,只要负伤就意味着......

    枪声愈来愈近,几分钟后,东面山岰口出现一面破烂的青天白日旗,断后的109师的国军士兵终于冒了头。

    补充团气氛更为之一紧,在东北都打过的日本小鬼子,几千公外再次出现,连苏俄军队都干过的补充团大兵们,心里并不怵,原本就一直都在打仗,传说中的矮个子鬼子,有什么好怕的?

    都说日本人厉害,战场打的苦,但后备团的兵,基本都是从东北过的老兵,并且,大部分还都是伤愈的老兵,再次对上小日本鬼子,东北大汉自信,并没有恐慌的心理,人死鸟朝天。

    山坳口响起了枪声,紧接着,不太清晰的枪声变得清脆、密集,国军士兵不断冒头出现,向后还击的军人们并没放低身子,就边向前跑边回头开枪,这样蒙如果能打中鬼子,那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么?

    站的高射界开阔,再拉枪栓,放了一枪后,翻过了坳口,后边全是兄弟们的头盔,已没法开枪,子弹打到哪去了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看到了西边的坳口有青天白日旗,顿时来了精神,一千多米距离,还是跑了近十分钟,气喘吁吁。

    断后200多人陆续来到了补充团阵地前,问清番号,全东北口音,自然没有继续向西,在补充团通讯兵带领下,两百多号人也全都到退到了工事后边林子里。

    李排长知道为什么这些人全部都能跑,那些不能跑的都为国捐驱了,也许是受伤留下去掩护战友,仅带了个手榴弹去找鬼子翻本,简单的仇恨。

    带着白袖箍的督战队先一步到达,混在断后兵一起,满身泥泞,狼狈。

    李排长看的仔细,发现断后打的只剩下约一个连兵力的部队里居然有十多挺捷克ZB26机枪,弹药手还背着几根包裹着棍子状物,应该是备用枪管,还有十多支ZH29半自动步枪,还有一部电台!

    这是一个团的机枪装备。

    补充团长与参谋迎上了那帮人,说什么李远并没有怎么关心,当然一个小排长也没那机会关心,差好几级呐,执行命令就成。

    所有的兵都是从一排的防区经过的,当路上最后一个兵通过工事后,当然他并不是最后一个,前哨及尖兵在东面的林子里。

    路上早就埋好的炸药响了,两个爆点,100米及200米位置,也作标尺用,前哨跟尖兵要退回来,可以从两边的林子里往回撤,只要阵地没丢,后撤不是问题。

    整条路被炸开成了三段,李排长安排三营的兄弟将呦口处的路挖开,与靠北面的二连战壕连成了一片,路上还散落着老百姓掉落的物事件些......

    撤下来的是526团,仅剩下一个连,伤亡达到百分之九十,十分惨重,团长赵启辉重伤,正是督战队抬着的那位,副团长陈兵受伤不重,指挥权补充团暂时接管,当然还有那步电台......

    526两个团长一个站着,一个躺着,站着的是副团长陈兵。

    补充团团部。

    炊事排给断后的109师部队准备了吃的,后备团刚补给过,吃的不缺。

    “报告团长,我们已发现鬼子,退回来的是526团,共238人,督战队32人,团长赵启辉负伤晕迷不醒。”人数清点挺清楚。

    “鬼子来了多少人?”

    “不知道!”

    “不知道你报告个球!传令:让督战队安排四个兵送三团长回昆山,一营正面进入战壕,二营一连火速进左边树林,三营一连进右边树林布防。其他部队全部退到西边下一个坳口,在后边的林子建立工事,给109师的兄弟部队补充弹药,愿意留下来的作预备队,不愿意留的滚蛋到后边去挖工事……”

    526团在105师就是三团。

    “团长,小鬼子能看到的有220人左右,后边有树林又有雨雾看不清,反正还有很多,好象只有三门迫击炮,歪把子六具,掷弹筒看不清,我回来时距山口300米。”传令兵素质挺高,人数的挺仔细。

    “你刚才说你不知道?滚蛋……”

    “是!”传令兵带着团长的命令撒开腿消失。

    补充团阵地,如果从飞机上看的话只能看到两个连的一个排,另外的全在树林里,感觉就像刚退回来的那一个连,

    李远对团长的安排还是挺佩服的。

    补充团征用了526团的电台、报务员及密码。通过电台终于接到了师部的命令,团长热泪盈框,好多天爹不痛娘不爱没人管,还有点想念。

    师部转发的陈诚总指挥命令是:三日内不能让这条路上追击的日军越过昆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