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冠

章节目录 第1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细雨,绵绵不断。

    天空阴沉,乌云压顶,天塌下来一般,极度压抑,天空中轰轰隆隆的声音隐隐着响,冬季自然不是雷鸣。

    日军大口径舰炮射出炮弹落地后爆炸的声音。

    昆山距离东方国际大都会上海,直线六十公里,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

    沪(上海)宁(南京)铁路线的昆山火车站,成了蒸汽机车向东的终点站,火车到了这里之后,不再前行,折回向西。

    车站四周灰蒙蒙的一片,与远处天地似乎连接在一起,让人怀疑此时并不是大白天,而是即将开始的黑夜。

    天色昏暗,水墨画一般。

    国军败了!

    败于侵略者日军军舰飞机大炮之下,政府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大规模向西撒退。

    铅灰色车站及四周民房,被国民革命军征用,成为军事禁区,同时也是军需物资、兵员补给点,临时成立前线救护战地医院。

    车站广场上,几乎都是行色匆匆的军人:中央军.。地方军、税警保卫团、军统、纠察、警察?

    撤退人员目标是南京,地方保安团正沿江加强防御、警备团在城外、城墙上加固阵地,打算步步设防、节节阻击日军前进。

    密密麻麻的民伕,在冬日里依然汗流夹背的搬运各类物资。

    广场外街道上,声响震天,学生们扛着横幅,举着小旗游行在砖木结构商铺间石板街道上。

    着白衫黑裙的女学生、青衣立领中山装男学生举行着拳头,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

    街道两旁,为了生计的小贩,乞讨者,流浪汉,蜷缩在角落,呆呆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夹杂在人群中的军车拼命鸣笛,车后排气管冒着热气,车头保险杠顶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试图快一点通过。

    人太多,不得不龟速前进。

    候车室大厅连着铁路与站前广场。

    一个挺拔的军人,背着半新发亮的步枪,从停在铁道上的火车厢跳下来,与执勤的军警打了个招呼,快走几步进候车室,穿过熙熙攘攘嘈杂的人群,径直走向外面车站广场。

    军人挺拨,迈着异常标准的步伐,一个人走出了气势磅礴的感觉!自然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不过,这样的军人,见多了,也就这样!

    没人留意,军人每走的一步,都像用尺子量过的一样,一样的距离,分毫不差,甚至踩下去的力量都一致,声音带着奇怪的韵律。

    蓝灰色军帽,青天白日帽徽透着亮光,军装不算整洁,还带着皱纹,更说不上干净,身上东一团污渍,西一块灰,还带着大团油迹,汗渍的领口、袖口发黄变灰。

    即使如此,也与四周乌漆麻黑脸,油渍领、袖,全身干泥垢的伤兵们形成鲜明对比,鹤立鸡群般显得干净。

    候车室门口广场上,设了街垒,一队执勤宪兵看着走出来的军人,第一眼先着领章,仅是个尉官,一个中尉,顶多不过一个连长而已!

    宪兵队长犹豫了一下,能把走个路整成了目中无人模样,奇葩!可是,有毛用,心说:一会儿就要去当炮灰,秋后蚂蚱,得瑟个屁!

    赤裸裸的嫉妒!

    却不得不抬手敬礼,能一个人走出气势的军人,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所以,队长甚至故意忘记让他出示证件。

    宪兵们见多识广,都不傻,这伙人是要去上海当炮灰的主,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要是一言不合,对方故事找茬,自己挨打那算轻的,真惹火了这些亡命徒,对自己开枪都有可能!

    打死白死,杀人者顶多被送到前线当决死队填炮坑。

    事情闹大了,参与者肯定是一个哗变罪名,被打死或者当决死队都不合算!

    几个宪兵相互扫视一眼,齐齐看向脚下地面:地上变黑的血迹斑驳,表明应该发生过这样的事。

    宪兵队长打个冷颤,不再说话,眼睛斜撇着出去那军官,按规定,国军士兵不能出车站,不能出车站的范围,倒不是指候车室这个执勤点,而是铁路边!既然人家已经出来,肯定有手段。

    车站广场外还有一道关卡,伪装过的街垒、岗亭,路上摆着拒马,有其宪兵兄弟执勤。

    上头早就发了话:擅自行动,不服从命令,就地枪决!

    主要是防逃兵、防日军渗透!

    车站广场人山人海,杂乱无序,忙乱不堪,大批战略物资由民伕们匆匆搬进车站,目的地:南京。

    淞沪会战已经接近尾声!因为,国军败了,正在委员长指挥下撤退。

    食品、被服、药品...原本给前方军队的补给,国军败了,委员长朝令夕改,部队由撤退变成了溃败!

    主管后勤的军需处,停止了向前线输送各种物资,导致车站广场上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正紧张往南京倒腾回去。

    车站广场西,是一个又一个大仓库,穿着雨衣、荷枪实弹的军人,在仓库大门外蒙蒙细雨中警戒,维持着搬运秩序。

    其中之一大门旁边墙上,刷着一个大大的红十字,挂着一块白底黑字临时野战医院的牌子,门口不断有担架进出,几辆汽车停在门外,担架不断往打开的后车厢上送,看抬担架人的表情,往车厢上送的那些肯定是已经是临时医院无法医治的兵!

    广场东侧,一长排汽车停着,各种物资不断装车,看军人们抬着的箱子标志,应该是军械!

    南边是广场出口,外边是公路,密集的男男女女举着小旗,在一个人带领下声竭撕底的呐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

    气势恢宏!

    几乎全是年青人在呼喊,声响间隙,冒出几个小贩在吆喝,此起彼伏,抑扬顿挫!

    终于,小贩不和谐的声音停了,一群男学生模样装束的人,动手了!揍的小贩抱头大哭,却不敢逃跑,他的货摊不敢放弃!那是一家人的生计!

    为防日军间谍破坏,整个火车站实行军事管制,车站广场,除军人及持特殊证件的人外,其他人没资格进入,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军在委员长仓促安排下的大撤退。

    军人看得仔细:大批荷枪实弹军人,蹲在街垒后,重机枪,油布蒙了炮口的高射炮,林立的黑洞洞步枪枪口?

    东侧,军人、劳工及车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将各类物资,通过才拆除了的一段围墙车站缺口处,往火车上搬、送着。

    阴冷压?的气氛,跟头上的铅云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跟警戒线外喊口号的、热闹的小贩及报童吆喝声混在一起,更是显得诡异。

    “轰”“轰”的巨响声音在漫天云层上翻滚而来,一声接着一声,周而复始,东边大口径炮弹爆炸时传来的声音!

    军人沉默的来到外围警界线旁,抬手叫过对面一个脏兮兮的报童:“给我最近几天的报纸!”

    拚命挤过来的报童选有些兴奋,这个地方不错,自己守在这里,那些大头兵们,专程来买过期报纸的人贼多,出手又大方,六分钱到手,净搛四分半!

    警戒的军人们并没有阻止报童越过警戒线。

    “叔,要烟么?”报童旁另一小男孩,穿着有些单薄的衣衫,胸口吊着一个烟箱,带着希冀,看着面前的军人左手食中二指间有些发黄,肯定了抽烟的主。

    军人摇摇头,并未打算购买,因为,他身上没钱了,转身迈着独特步伐,往回走。

    “你?站住!”一声娇喝,吴侬软语。

    “买报纸的那个!你回来!”那软绵绵的声音再次传来,不过,这次换了官话。

    声音传来,军人犹豫了一下,回头。

    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在向他招手,手上拿着几包烟在挥舞。

    军人想了想,这是叫自己,看在烟的份上,再次穿过广场上忙碌的人群,回到宪兵把守的出口!

    这回看仔细了,挥手的是一个漂亮的姑娘,齐耳短发,白晰的脸上因为兴奋而发红,精致的五官,高挑身材,黑裙白衣学生装。

    军人也许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姑娘,有些发呆,直到那姑娘旁边另一个姑娘上前:“老师?”

    军人接过用报纸包好的一大包烟,先把身上包里到处都塞满,浑浑噩噩不经意间,巳经迈进候车室,走到一直停在冰冷铁轨上的闷罐火车车厢旁。

    将烟放在鼻头处使劲嗅了一下,好像还有一缕除了烟味的香气!

    车厢里伸出两只手,将自我陶醉的军人扯了上去。

    车厢里嗡嗡声嘈杂声一片,打盹儿的抬头,插诨打科的见到有人回来,声音小了许多。

    小小车厢里,竟然塞了七八十号人,乱七八糟或躺或靠,鼻子里塞了棉花,一股股酸爽味冲进鼻腔,才回来的军人忍不住想吐!

    看部队人员编制,半个标准连!

    其实,这节车厢里的就是一个连队,只不过,不满编罢了。

    连长连副不在,去了前面临时团部所在车厢开会,只剩下二排长、三排长,几个班长在吹牛,以及刚回来的这个军人,他是中尉一排长。

    中尉一般是连长级别!

    上战场的命令会随时下达,前方战场形势不乐观,都在撤退,自己部队还接到命令东进,不知道上头那帮大爷脑子被门夹了还是怎么的,都全线崩溃了,还东进个屁。

    买报纸回来的军人招呼了一声,围成一团的几个人立即挤了个位置出来。

    中尉夹着报纸坐了下来,坐在一起的二三排长用脚踹开旁边几个人,挪动屁股靠近了些,军人从上衣包里摸出皱巴巴的烟盒,抽出一支递了过来,二排长从贴身的包里摸出了一个煤油打火机,挽了个花式,打燃火。

    三个不同军衔少尉中尉排长,凑在一起,开始从嘴里冒着烟钻回鼻孔,像往常一样,车厢里的兵们都伸长脖子等着,按往常的情况,一支烟后,回来的军人,就会跟他们讲解那些报纸上的大小事,权当解解闷,开开眼界。

    半晌,烟尽,兵们也往他们这边跟前靠的更近一些,七八十多人挤在一节闷罐车厢里,尽管冷风不断的从没关严的车厢门吹进来,车厢里还是有些憋闷,夹杂着独特臭味。

    但总比那些挤在站台的溃兵们,在冷风不断往衣衫里钻而瑟瑟发抖要好的多。

    士兵们或卧或蜷,早习惯了除连长之外,大路小道消息听报纸的一排长解说,从他那得到的消息,甚至比连长还更灵通一些。

    据说,一排长是喝过洋墨水的人,看报纸也是他带来的习惯,大部分兵大字不识几个,除了一二三跟自己名字,别的么,呵呵。

    他们是补充团的兵,没有番号,大部分是东北军49军在华北战场战斗中受伤的战斗人员,伤愈后组织起来的清一色老兵。

    读报的中尉,原本就是联络官,负责看护,组织因伤无法跟上主力而留在地方的伤员,这回,他带了一个排,暂时编在一营一连。

    烟雾缭绕的车厢里。

    “李少校?”

    “叫排长!再叫错一次,我弄死你!”

    草,这个排长是少校!团级。

    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犯过错误,并且还不小!

    李排长开始一目十行,边看报纸边讲解,时间不长,兵们都知道了现在局势。

    此刻的上海防线全线崩溃,他们这支沿沪宁线东进的部队,任务是加入断后的老部队49军109师,任务是掩护陈诚司令左路军撤退,49军大部已经退到了太仓,距昆山五十来公里。

    补充团全是老兵,一昼夜的急行军就可以到达,主力部队一直在后退,国民政府投入百万兵力大型战役里,一个千把号人的补充团起个屁用。

    主力部队49军人员损失太大,为拖住日军的进攻,掩护国军主力部队撤退,49军急需补充兵员,所以把这些原部队受伤留在后方,伤愈后的兵员也抽了上去。

    其实,上海国军全线溃败,补充团根本就没有必要再上去,109师也下达了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命令!

    但军政部的一帮大佬们,忙碌着更多的大撤退的事,好象忘记了这一道命令,至少,没有电台的补充团,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收到命令。

    即将面对的是二十多万日军,有海军舰炮,有战车,就连原本就只有6千多人不满编的109师,也都只是炮灰,补充团满打满算才一千来号,补进去冒两个泡泡也许能听个响。

    中尉通过报纸上的干涩的文字,分析出了战场形势以及即将面临的情况,文字、语言并未让军人们情绪波动,这样的消息,听得多习惯了!

    新的命令还没到,兵们呆在没有火车头的车厢里,偶尔有人跑下来活动一下手脚,放放水。

    铁路边出现不少从战场上溃败下来的兵,在手臂上缠着白袖箍的军官带领下,一路向西,步行。

    看番号大部分是七十四军的,多日未洗硝烟熏过的破旧军裝,黑色干涸的血渍,本是白色的衬衣领改了颜色,粘在一起油亮的头发,幽黑的面容,一部分打着绷带,或抬或掺扶,队列长长,前后望不到头,一片颓废景象。

    49军是东北军整编而来,原本是德式大编制,到补充团这里没那么讲究。

    临时整编的补充团,作为团一级的军队,在国军序列没有挂上番号,暂归49军109师所属,109师长高鹏远倒听说过,一个狠人,读完报纸的中尉伸了个懒腰,再仔细看着往日的报纸。

    偶尔说几句。

    他的一排加上排副就26个人,同样不满编,东北军标准排四个班,每个班十人,正副排长卫生员文书通讯员,三个步兵班一个火力组,对应46人,现在刚刚一半出头。

    车厢外雨一直下,不大,除了那些还在行军的人,没人愿意在雨中久呆,站台上无神的伤兵继续等着上火车,等开往西边的火车将送他们回南京,能走动的,都已经走了,向西边目的地南京蹒跚着,沿途有军官、补给站还有溃兵收容所的人带着他们,也还算是有纪律。

    当然还有督战队、宪兵队、军统各路人马都在努力。

    现在,向东的昆山车站就是终点站,听说铁路被鬼子飞机轰炸,暂时不能通行,要等到晚上才能走。

    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中午吃饭的点到了。

    少尉从车箱探出头,习惯性四下瞅瞅,跳下车厢,把手里的步枪反背肩后,与从车厢里走出来的二排长三排长互相看了看,再瞅瞅列车延伸的远方,灰蒙蒙的没什么好看。

    这就是一连的三个排长,整队的事自有副排长做。

    二排长身材高大壮实,普普通通的叫杨勇,爱发牢骚,老兵油子。

    三排长高杰,高瘦个头挺高,枪法好,老实勤快,没什么心眼;三个排长认识并不久,都是在整编伤兵时认识后凑到一起的,都是49军从东北打过来的,倒是团结。

    “李排长,不知道连长接到命令没?”二排长杨勇明知面前的这个姓李的排长不知道,还是问。

    “火车就到这里了,估计还要走一段路,很快就会又见到罗圈腿矮鬼子。”

    车厢外空中传来大口径火炮击发后,炮弹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夹杂在爆炸声中也隐隐能听到,国军溃败的情况压抑着所有人的心,鬼子大口径舰炮催毁工事,小口径炮是步兵及装甲部队进攻时进行火力压制,再加上飞机航弹精确轰炸,想想都发怵。

    听李排长这么说鬼子是罗圈腿,二排长乐了:“你这话说的,我爱听,咱们火车坐的这屁股都肿了。”

    “李哥,八十万大军都干不过小鬼--小罗圈,我们起个球用,不是又把我们当炮灰使?呃,这可不是我说的啊,连里都这么说。”三排长高杰嘀咕道。

    李排长没有接话头:“吃完饭再说”。

    一人一盒粥两馒头,一勺咸菜就直接倒进粥里,咸菜炒过,中间夹杂有肉粒,没人吭声,稀里呼鲁的声音很大。

    吃不完的馒头就揣干粮袋里,习惯。

    铁路灰白围墙边,不高的缺口外边承担了厕所部分功能,浑黄顺着下水道流往不远处的河里,没有人当逃兵,不成建制的部队乱跑,抓住要么枪毙要么就送到前线当敢死队,没人冒险。

    远处,蒸汽火车头在补充煤和水,冒着白雾,轰隆轰隆的在调试,准备到夜里再启程返回,完事后的兵们将随身携带的水壶,到车站锅炉房灌满,终于,在军官的带领下往候车室里钻,车厢里憋闷,广场上冷。

    奇怪的是,鬼子今天并没有对火车站进行轰炸,因为国军人数太多,至少目前,鬼子还没把这个火车放在眼里,倒是后边的苏州车站被鬼子飞机轰炸了几回。

    连长跟连副终于出现,看样子,跟团部几位大佬又磨唧了老半天,李排长习惯性的抬起了手瞄了瞄,才想起早把唯一值钱,在德国买的瑞士表,以低价换给了当铺。

    连长其实也不知道李排长的底细,虽然都是49军的人,李远是上边安排下来负责收拢伤兵工作,据说是在东北时,私放红色分子犯了错,调补充团来打酱油,又混上了排长。

    干了一年多,一仗没打就从大头兵升到排长,上升速度倒挺快,据说身手不错,带兵也挺厉害,据团长说个人军事素质,全团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汽车,坦克,机枪,大炮没有不会的,这是人才,其实很多人不信,会玩那东西的人,一个排长,这不是屈才么?起码得是个中校才对。

    反正都爱吹,是不是又有什么差别?

    不过李排长的格斗倒是真的厉害,听说是从小练武,当班长时一个加强班12个大汉没干过他一个人,也就没哪不开眼的去找没趣了,自然没有人不服,军队里就看谁的拳头大。

    给他升官也不敢,沾红的忌讳,这是全团统一了的意见。

    但为什么团长没把他弄到警卫班就有些奇怪了,据说是这个人坏毛病多,平时却没发现他有什么坏毛病,何况,军队里有几个人没坏毛病?

    能干上连长,谁也不是省油的灯,没必要起挖人家的老底。

    三个排长一起敬礼。

    连长还礼,左右瞅瞅:“火车只能到这儿,军政部传来消息,49军军部主力与左路军主力已退到太仓,军部会沿长江南岸随战区左路军撤退。”

    “都撤退了,我们还上去干屁?”杨勇抽了一冷子,不解的问。

    “这是军政部给我们任务,少啰嗦,我们要沿昆山到太仓的公路前进,到太仓后汇合109师归建,任务是负责断后,部队已经打了半个多月,损失很大,早精疲力尽,好在不算远,只有五十公里,咱咬咬牙的功夫,下边的还得哥几个自己想办法进战区了,一会儿通知部队全部集结。”

    “是!”

    连长人不错,对兄弟们也挺好,都是从东北打出来的,远离家乡,没什么架子。

    “一会儿安排人到军政部补给点去领给养,动作麻利点,这次咱们团最晚明天凌晨必须到达太仓,与师部汇合,时间不多,师里在前线打的很惨,才收到消息,伤亡已经过半。”旁边的副连长开始补充,说的话跟连长差不多。

    连长再次交待:“哎,那个,领补给时有点眼力介,多领点药品,咱们团好多兄弟伤才好,又要上战场,还有,好东西不要忘了,李远你熟悉装备,一会你带队跟三营的兄弟们去,除了清单上的,听说还有些是海外捐助的,你有文化,看看那些不在清单上的,军需处没规定的都给老子搞过来哈,别忘了看看有没有烟。”

    语无伦次的啰嗦半天。

    昆山只是个中转站,给109师的物资是军政部专门调拔,补充团现在还在东进,军政部给了很大的支持,49军前段时间在华北战场损失也很大,?充团除了领自己弹药,还得为师部送补充物资,军政部没有把让补充团原地待命的消息下发,令人费解。

    李排长带了一大帮人,跟在三营副身后。

    一排出了两个班,加上二营三营各带的几个排百十号人抬着十几个大箱子,里边装的是有故障的枪,其实有的也没有故障,估摸着看能不能换点好的,浩浩荡的往广场边的军需仓库里走去。

    手续早办好了,跟着军政部的一个班的士兵,直接进了门早已打开的军需仓库,仓库内码放整整齐齐的箱子,叠得老高。

    进了仓库,吸引了李排长眼球的是包装木箱上边印的德文:德械!

    广场靠南库房是弹药,北边是枪械,至于火炮,一门没看见,物资清单上也没有。

    西边库及车站广场推成片的干粮及被服,还有马料,汽油倒是也有,可惜却没车。

    李排长跟着三营副,拿着军政部的手令跟库管签完字,把报损的枪交由军需处登记,再重新领了份清单,清单上:手枪弹,步枪弹,机枪弹,信号弹,曳光弹,机枪枪管,迫击炮弹,105榴弹,被服,干粮什么都有。

    时局严峻,对东进的部队没那么抠,枪械及弹药早就分好了类,很快就按清单装箱抬了出来,清点完的枪支也很快换完。

    李排长把自已的步枪从一班长背上接过来,7.92口径汉阳造(仿德国M1888)腰里还别了把M1911,从东北时就带过来的,10毫米口径,俗称橹子,这玩意儿后坐力大,李远共三支枪,背包里还有支勃郞宁五个弹夹。

    其实并不是东北军很富有,入关以来半数战友战死,再也回不到黑山白水之间,唯一还记得他们的就是这些武器,大部都使用了很久,状态自然不算好。

    经过补充,一排火力组有三挺捷克ZB26式机枪,每挺配两个弹药手,一人四百发子弹,五个20发弹匣,全班一个观察手班长兼任,班长背的一支ZH29半自动步枪,同样五个20发弹匣,机枪弹匣与半自动步枪通用!

    这些比国内其他杂牌军装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班长背上的ZH29半自动步枪,国内少见的东北军向生产捷克兵工厂定制的,据说整个东北军都才五百条,只是,排级没有重机枪。

    补充团自己有150mm迫击炮6门,刚好一个排,还都是在东北的家底,主力部队49军出发去上海前留下的,这次补充的炮弹破天荒的也得到了补充:十个基数。

    打阻击,这玩意儿用处大,比小鬼子的八零迫击炮口径大了近一倍。

    另外还安排了一批骡马,得出了城再补充。

    自西安事变后,张将军被软禁在南京,下边部队也都留有心思,即使去上海,留下给补充团的装备同样精良,军部目的是保存一些实力。

    就这样各存心思的部队,能打胜仗得靠老天开眼。

    李排长的日常就是收罗流落在各地养伤的东北军伤兵,部队前方走,自己收容伤愈复出的兄弟,主要是留下来的多半是重伤号。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补充团里,竟然没有电台!到处找军政部的人都没有要到。

    下午三点左右,接到不知道是哪传来的命令,后备团开拔,急行军,目标太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