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71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同时报纸上面也是还详细的刊登了义务兵制度的好处。

    第一个,家里如果有人通过了身体筛查和身份筛查之后,确定被征为义务兵,在服兵役的四年时间内,朝廷免除这一家人的所有税赋和徭役,享受和举人一样的待遇。

    第二个,服兵役期间,义务兵所有的一切开支都有朝廷承担,同时每一个月还可以领取月响,暂时定为每月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一个月的月响,这个水平是参照京津地区的老百姓的收入情况来制定的,不算高,但是也不低,关键是还免除了家里们的税赋和徭役,另外服兵役期间所有的开支也是朝廷出,这就很具有竞争力了。

    第三个,服兵役期间如果为国战死,则可以列入大明烈士,可以免除家里税赋和徭役十五年,同时可以继续领取月响,直到其所有子女年满十六周岁为止。

    第四个,一旦成为义务兵,在军队当中可以免费学习识文断字,算数、天文地理等等知识,表现优异者可以进入大明皇家军校进修,成为大明军官。

    第五,所有服兵役的义务兵在退伍之后,不会受到服兵役的任何影响,不会因为服兵役影响子女考科举等等,同时退役之后,朝廷会有退役工作安排。

    大明早报上面非常详细的写清楚了义务兵制度的所有的信息,从义务兵制度的征兵范围,征兵条件,到服兵役的时间,能够享受的待遇等等,都写的清清楚楚。

    “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终于废除军户制度了,我们这些军户终于不用再给那些千户、百户做牛做马了,再也不用看那些千户、军户的脸色,我们的子女也是可以考科举了~”

    有出身军户的人看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忍不住高兴的苦了起来。

    军户制度最苦的就是他们这些军户了。

    要地位没有地位,要钱没有钱,要前途也没有前途,甚至于连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是破落的军户,娶媳妇都很难娶到,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破落的军户。

    军户实在是太苦了。

    军田被武将勋贵所侵占,连养家糊口都难,饭都吃不饱,关键是还要给上面的百户、千户之类的做牛做马,替他们辛辛苦苦种地、做事。

    而且还不敢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们的生死都掌握在百户、千户的手中,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是如此。

    现在在北直隶这里废除军户制度,最高兴的莫过于北直隶各个卫所的军户了,有很多的军户都偷偷的来京津地区做事,整天其实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自己卫所的千户、百户给抓回去,所以连工钱都要比人低一些。

    军户制度一废除,他们就不再是军户了,而是农民了,他们不仅仅不用再忍受千户、百户的剥削,而且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可以考科举,也是可以去学手艺,可以去经商等等了,再也不用因为军户的身份有所限制了。

    得知消息的军户都忍不住高呼万岁,为大明天子高呼,这个制度一出,他们就真正的翻身了,从此以后可以挺直了腰板做人,再也不是低三下四的破落军户,再也不会被人叫丘八了。

    “完蛋了,竟然要去当兵~”

    和军户们欢天喜地的庆祝不一样,其他的大明老百姓一看这人人都要服兵役,顿时就恐惧无比。

    这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自古以来当兵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没看到那些军户是何等的破落,又穷又苦,关键是这子孙后代都受影响,连考科举都不行,是地位最低的存在。

    而且老百姓历来看到了役就怕,这税赋、徭役那都要老百姓的命,兵役、兵役,带上了役字,老百姓本能上就觉得恐惧无比。

    更何况这还是兵役,是去当兵,那就更让人恐惧了。

    第470章 坚决不能去当兵

    京城国子监。

    “岂有此理,新的义务兵役制竟然让所有人成年男子都要去服兵役,我们读书人也不例外,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一个国子监的书生拿着大明早报,显得非常愤怒的说道。

    “不是吧,国朝历来厚待士大夫,对我们读书人一向都优待有加,这新的兵役,我们难道就不能不去?”

    有人听了,难以置信的说道。

    在这个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不说考到举人之后飞黄腾踏,咸鱼翻身,即便是没有考到举人,仅仅只是一个秀才,那也是有着诸多的优待,比如可以不出公差、免纳田粮、见官不跪、还可以使用奴婢、可以免刑,还可以有一些穿戴的特权等等。

    如果一旦能够中举,那就真的不得了,不仅仅可以免除各种各样的税赋、徭役等等,还可以做官,成为官老爷。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明朝的读书人,地位是真的非常高。

    以往一直以来都享受着诸多的特权,享受着清高的地位,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这些读书人的傲气,彼此的眼中除了读书人之外,根本就没有将其他人放在眼中。

    甚至于朝堂之上,那些文臣们很多时候连皇帝也不看在眼中,以前的户部尚书周经就经常喷弘治皇帝一脸唾沫,至于言官、御史、翰林之流的那更是铁骨铮铮,牛气冲天,一副老子就是天下最牛的仔,谁也不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