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1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明年打算转正式工,以后就和这西山村的人一样了,只要天天加把劲干活,一天能够赚上百文,一个月,能够赚2两银子。”

    “这里开销什么基本没有,到时候一年能够攒下20多两银子,我就准备在西山这边安家落户,将我娘和妹妹也一起接过来,你们明年还打算来不来?”

    “我也不知道了,其实我挺喜欢这里的,有吃又热闹,又不会受人欺负,可是家里面……到时候再说吧。”

    “走吧,赶紧吃完饭,去上夜课,我昨天学的十个字,我现在都已经忘了好几个。”

    西山的饭堂足足有十多个,每一个饭堂都变的无比喧嚣起来,一天的体力劳动之后,大家都急需补充能量和水分。

    一大碗满满的面条,或者是米饭,再加上一勺子菜,再来一大碗汤,最能安慰此时的人们。

    因为晚饭过后就是夜课,这夜课并不是体力活,可以算是休息,所以大家在晚饭的时候是最悠闲的,只要时间允许,都不会太过着急。

    吃完晚饭就到了上夜课的时间,上夜课的地方也是在一个个巨大的房间内,有点类似于礼堂,这礼堂也是特别设计,参照的是后世礼堂的设计模式,坐位由低到高,越后面的位置就越高,这样视线才不会受到阻挡。

    整个西山这边,除了刘晋的三个便宜徒弟之外,西山这边的账房、掌柜之类的,全部都可以算是读书人,至少来说,这字是认识很多,也能写,这最基本的算数也都是能够算的来。

    所以这些人被刘晋拉过去先培训一番,接着就当起了老师,开始教授西山这边的工人读书写字,算数,顺便在给大家洗洗脑,培养下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夜课和私塾里面的教授的内容自然是不同的,私塾的学生很少,教书的先生至少也是秀才,教的也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

    这里却是完全不一样,教的内容简单,仅仅至少教一些简单、常用、常见的字,简单的算数,目的也是为了让这些工人能够更好的方便管理。

    完全没有任何文化的工人,它也仅仅只是能够做做体力活,稍微有点需要技术的东西,他们就完全不懂,而且也很难教会。

    特别是刘晋并不满足于现在的一切,还想着以后能不能推行工业化的一些东西,自然就需要懂一些知识和文化的人来做事。

    就比如最简单的一个计算重量、长度,如果完全没有任何文化的人,不会算数的人,他自然是一头黑,很难将事情给做好。

    而只要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数学,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够懂一些,而且知识的传播也带着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对于刘晋推行各项管理和制度也更加的方便。

    很简单的来说,这让大家剪头发的事情,如果是读书人,他们固有的观念自然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这头发和身上的毛发都不能损害丝毫。

    他们却是没有想过,这头发太长了,胡子太长了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不便,读书人有身份有地位,自然是有人、有时间、有条件去打理,可是底层的老百姓,没时间也没有条件去打理,所以还不如剪掉更好。

    这样的观念和理念得以推广的话,大家对于剪头发自然就不会有任何的排斥,并且明白它的好处之后,自己都会去剃头发。

    这就是刘晋为什么要花费大代价去给这些最底层的人上课传授知识的原因了,因为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口袋和身份,还需要改变的是思想和大脑。

    西山这边的夜课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对于这些最顶层的人来说,他们都是文盲,能够认识的字非常、非常少,对于西山这边免费教大家读书识字、算术,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其实每一个人对于读书和知识都是非常渴望的,因为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真正的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读书人都吃的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价值非常大,因为是文盲,因为不会算数,这些底层的人没少吃过亏,上过当。

    现在有机会能够学习识字,学习算数,这样的好机会,自然是没人会错过。

    很多人都是早早的吃完早餐就来到了上夜课的礼堂这里,尽可能的占着前面的位置,这样才能够看的更清,听的更清楚。

    第89章 授课

    西山的一间礼堂当中,田二牛、赵猴子、大虎、傻熊四个人因为下午没有上工,所以很早也是吃完饭就来到礼堂这里等待,准备看看这夜课到底是什么样。

    四人来的最早,坐在了最前面,四处打量这个礼堂,也是觉得非常的新颖,后面很长、很大,用木头建了一排排长长的座椅,并且还越来越高。

    至于前面,则是一个讲台,有一块黑色木板,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随着夜幕降临,礼堂这里的人是越来越多,没过多久的时间,礼堂前面就已经坐满了人,接着就有负责礼堂管事的人开始给礼堂四周点亮火把,将整个礼堂照的通亮。

    等到外面的夜色全暗下来的时候,整个礼堂就坐满了,足足有好几百号人,不过大家都非常自觉,都非常的安静。

    在大家的心中,这读书学习的地方那是非常神圣的地方,尽管这里不是私塾,也没有孔子像,但是大家都非常默契的保持着安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