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奔小康

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 成了包工头的县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个抓出来的,没想到是一个昏庸县令,这位佟县令真是活该,估计是太过于深信“人之初,心本善”“君待臣如心腹,臣侍君如父母”的儒家经典说法了。结果被聘请来的师爷给坑了,让人听了唏嘘不已。

    广而告之的《大康月报》,就刊登这这么一篇专栏,标题为“糊涂官与狐狸师爷”,用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这一次巡查结果,报道了出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很多官员们开始紧张了,因为他们也聘请了稷下书院的毕业生,这下子倒好,貌似自己聘请的这些人,人品不敢保证呀!万一他们来坑我怎么办?我岂不是要步入佟县令的后尘了?

    这篇报道,对于稷下学院的威信,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武定国就很快接到了张老夫子的来信,首先是赞扬了武定国大义灭亲的气魄,然后就委婉的表示,这样的报道,会不会对稷下学院将来的发展造成损害。

    毕竟,百姓们看了这个报道之后,就会说,你看看这稷下学院,培养出了什么东西!居然这么坑自己的雇主,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武定国却是不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在后面一期的报纸上,专门就刊登了武定国的一则评论性文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武定国就详细阐述了他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并且在文中,明确的指出了“巡视巡查钦差组,是一个裁判员的身份,而这些县令,师爷等人,就是运动员。他们做好裁判监察工作,你若是本事高超,钻国法的空子,那算你的成功,作为裁判在后来,就会堵上这个漏洞。绝不追究。”

    同时,武定国也给稷下学院侧面的澄清了一下。他在文章中提醒道:若是想要知道你身边的人是不是把你给坑了,其实你完全可以从稷下学院再聘请一拨人来,自己进行一番检查。这样在巡查组来临前,就能把问题给发现了。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道理。

    武定国这则文章,让天下人的话锋为之一转,你看看,人家稷下书院的创始人都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有好有坏。并且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同时,武定国的胸襟也非常让人钦佩。当好一个裁判员,如果你成功钻了漏洞,那就大方的承认你的本事,不过,这个漏洞就会被后来的人给补上,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也算是一种亡羊补牢,相信以后的漏洞会越来越少。

    同样的,许师爷回到家乡以后,这师爷的工作肯定是丢了。至于他们家以后会不会生意上一帆风顺,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人之常情来看,你愿意和一个曾经把老板坑到牢狱里面的人做生意吗?你难道就不怕被他坑了?

    许师爷的结局,那都是后话了,得让历史和百姓们来评价。

    武定国很快又接到了第二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报告。

    巡视巡查组找出来了一个“包工头县令”。

    唉,普天之大,和奇不有。

    这个包工头县令可真是不一般,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惊天伟业呢?

    “全县不产粮,也能吃饱肚!”

    这就是他提出来的施政口号。结果被巡视巡查组当成典型案例,送到了武定国的案前。

    武定国看了巡视巡查组调查出来的结果,简直有点哭笑不得。

    这家伙其实不是乱喊口号,而是确有其事。并且,不能说他的施政方略不对,反而非常的恰到好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位县令所在的县城,是一个山地面积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县。他们县历来就非常的贫穷,老百姓们种田都无法填饱肚子,只能平日里靠着山里面打猎,维持一点生计。

    这位黄县令,居然是稷下学院经济学院毕业的学生,他来到这个县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全县的青壮年老百姓们,不用种田了!全都出去打工,去做工程,赚取粮票。

    得益于这个县,比较靠近连云港,也得益于连云港周边的工程建设的开展,出现了一种极大的用工需求。

    这位县令就化身成为了一个包工头,居然带领自己治下的百姓,走出了大山,来到这些工地里面打工挣钱。

    哎嘿,还别说,这么一搞,居然让他们挣了不少的粮票。除去拿一些换了粮食回来,其余的还可以采买很多经济用品,丰富家庭生活。

    于是乎,他治理下的县城,越来越多的人不种田了,更多的人跟着他出去打工,赚取粮票。毕竟这样又能挣得多,又能见世面,而且还能为家里攒下一笔钱。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口号“全县不产粮,也能吃饱肚。”

    这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外出务工模式。把武定国给看得一愣一愣的。

    巡视组查处他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并没有按照国法的要求,保留一定的耕地数目,导致县里面的大部分良田荒废。而且他还做假账,把外面挣来的粮食,当成了自己县里面产出的粮食。

    虽然他的县里面,粮仓破天荒的堆满了,而且还是比历史上更多建了几个粮仓,解决了百姓们的粮食危机。然而他的手续上,毕竟是违反了国法的要求。

    这不,这位包工头县令就被抓了。据说被抓的那一天,全县的留守老百姓,一个个自发的阻拦巡视巡查组的队伍,如果不是这位县令亲自出面劝解,估计武定国派出去的那些人就可能回不来了,山里面的百姓们可是很彪悍的。

    “下官黄勇舟,参见武大人。”

    “起来吧,你就是那个包工头县令黄勇舟?”

    “额,正是下官。”

    “不错啊,你小子能把一个历史以来的贫困县,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你倒是个有本事的家伙。”

    “不敢当,武大人这么说,倒是折煞下官了,毕竟下官这也是冒犯了国法……”

    “知道冒犯了国法你还敢这么干?”

    “唉,武大人,其实不瞒您说,我是实在看不下去,我县里面的那些老百姓,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如果打到了猎物还好说,冬天不至于饿肚子,要是打不到猎物,不少人就得出去乞讨。我这个当县令的什么都做不了。”

    “你们没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吗?”

    “推广了,可是武大人,我县里面的土地,都是险峻的高山峡谷,说白了,大部分都是石头!怎么可能种粮食?仅有的那一点点河谷两边土地,产出根本不够全县的百姓们吃的呀。我这不是没办法,只好出此下策……”

    说完,黄勇舟十分落寞,露出了一副听凭发落的样子。武定国上下仔细打量着这位脸色黝黑的官员,如果他脱下这身官袍,简直就是个农民工罢了。

    咦?地上怎么有一把伞?上面好像还有字来着?

    难道是?

    万民伞!!!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