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能技艺师

章节目录 第六十四章 《贵妃醉酒》和《三滴血》!(第四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顶着寒风回到屋内,看着眼前的两个四四方方的小本子,张艺一时间无法抉择。

    “我这到底是寄《贵妃醉酒》,还是寄这《三滴血》呢?”

    从私心上说。

    他因为是古都人。

    所以更倾向寄《三滴血》。

    但很显然,在国内如今的九大主流剧种当中,京剧的受众是最多的。

    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上,知名度也最高。这是没办法回避的事实。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梅派代表性的剧目之一。

    讲述的又恰巧是古都唐朝这边发生的事情。

    从蔚蓝的历史上来说,唐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也被人写过不少本子,但都不够经典。

    而眼前这个剧本,光是从故事情节上来讲,就足够秒杀他以前看的那些戏曲剧本了。

    尤其是这里面的四平调,从唱腔结构上来讲,堪称独树一帜,说不定能够引起戏曲界的一大震动。

    “不过,这个贵妃醉酒怎么有两个版本?”

    小艺:“第一个版本为初始版本,第2个版本为梅兰芳先生所改,除了在剧情上极尽升华,结构上也推陈出新,在其中更是用了昆曲唱腔,风格独树一帜,能够帮助《贵妃醉》酒脱去艳俗成为经典剧目。”

    “这么厉害?”

    相比于绘画,戏曲上的张艺真的是个小白。

    除了看过几个秦腔名段,平时也就偶尔看几个京剧,看一点昆曲。

    “话说回来,你刚才说用昆曲唱腔唱京剧,那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些不伦不类啊?”

    没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跑。

    张艺就曾听在古都戏曲研究所上班的叔叔说过,传统的戏剧剧团,其实平时只演一种戏曲。

    他那会儿改过行。

    原本是唱梆子戏的,也就是秦腔,后来因为秦腔受众实在太少,戏剧团卖不出去票连吃饭都是问题,团长就只能把戏班子改成京剧团了。

    他还说过,以前很多京剧班为了捞点外快,偶尔出演昆曲,也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感受吧。

    小艺:“当然会有你说的情况!但梅先生是戏剧大宗师,虽然不同剧种各方面的差距很大,观众甚至都不一样,但梅先生仍旧成功将京剧和昆剧融合在一起,促成的经典名剧《贵妃醉酒》。”

    小艺说的话,张艺听懂了。

    翻译过来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哪怕你把9个剧种串起来演都可以。

    “额,那我就投搞了啊……”

    张艺嘴上夸着《贵妃醉酒》,身体却很诚实,顺道也想把《三滴血》给寄过去。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傻乎乎的2选1啊,当然是照单全收喽!

    点开电脑,直接在网上搜全国戏曲剧本创意大赛,找到官网后,张艺很容易就找到了投稿渠道。

    只是这会儿,眼瞅着两个厚厚的本子。

    张艺就觉得有些头大。

    这么多字让他打在投稿邮箱上,未免也太残忍了吧?

    “我说小艺,以后你能不能直接给我导到U盘或者电脑上啊?这么做我工作量很大的好吧?”

    小艺:“我这是在锻炼传艺者的戏曲爱好,方便你传递戏曲文化。”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往后我要发扬很多东西,难不成全都得学会啊?”

    “当然!”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除去我的身份之外,首先,我是个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况且有些东西我安是不喜欢,难不成你要硬逼着我去学吗?”

    “当然不会。”

    小艺说完,还不等张艺喘口气,又继续说:“我会让传艺者喜欢的。”

    “你能别这么说话吗?我有些肾的慌……”

    不知为何,张艺忽然觉得有一股冷风吹了过来,凉飕飕的。

    两个戏曲剧本的录入,倒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枯燥。

    反倒是这里面的唱词,让他有种被深深吸引的冲动。

    另外要提一句。

    这戏曲剧本还真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光是里面的音乐,转场,不同乐器的配合,人物的走位什么的,就让他忍不住头大。

    要说和那些舞台剧的剧本,电视剧的剧本相比,估计也是丝毫不逞多让。

    可这东西明明很复杂。为什么他就是忍不住想要看下去呢?

    额?

    刚才不是早就说了不喜欢戏曲吗?

    这么容易就要被啪啪打脸?

    ……

    也就在张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把两个剧本传过去的时候。

    在京都某处有些破旧的小楼房里。

    担任蔚蓝戏曲研究总院研究员的马听戏,此刻正研发愁呢!

    日子过不下去了呀。

    这几十年来,戏曲在国内的发展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死撑!

    没错,要不是有上面的支持和鼓励。

    要不是有那些老观众捧场,他们这些研究戏曲,唱戏的估计早就饿死了。

    “老爹啊,为什么你要给我起名叫马听戏呢?”老马呆呆的看着窗外,看到戏曲研究总院旁边的小学操场,好几个小朋友拿着手机刷着小视频,要不然就是看电视剧,听流行音乐。

    看到这些,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孩子们如今能接受到的新鲜事物太多了,相比于枯燥的戏曲,能够投其所好的流行音乐,能以图像进行视觉冲击的电视剧和电影,以及那些能够让孩子们热血沸腾的短视频,俨然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相较之下,戏曲这东西似乎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代名词,这年头,如果有年轻人去听戏的话,说不定还会被人笑称:附庸风雅!

    “哎,说白了还是没有好的本子啊,老一辈的这些优秀艺术家们又退了,年轻一辈的不愿意补上来,不愿意吃这个苦!”

    马听戏心里多少有些不愤。

    这全国戏曲剧本创意大赛的剧本投递渠道,已经开通超过7天了,可是这7天来,他总共就收到了三十几个剧本。

    但让人遗憾的是。

    这三十几个剧本里至少有20多个,压根就不符合所戏曲剧本的创作基础。

    要不然里面就是大白话,或者直接给你讲故事,更甚者里面就一个人物,要不然就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根本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

    总而言之,这些剧本透露出来的一个点的就是不专业。

    当然,这些剧本里也有好几个,他能看出来那确实是用了心的。

    不过说句不好听的。

    他马听戏再怎么说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研究员,这些东西确实太外行了。

    其他几个同事已经放弃了。这个时候说不准在外面接私活呢,要不然就干脆直接睡大觉。

    反正在公有单位,就算是不干活,人家也得给发钱不是。

    更何况这个活确实没得干,总不能直接把大家伙堵着,让他们全都坐着吧?

    “哎,今年好不容易有上级部门扶持,上面也是下的心思一定要拯救戏曲文化,把戏曲文化当中的精髓发扬出去,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出现呢,难道老天爷当真想要断绝国内戏曲文化的根基吗?”

    马听戏心里多少有些悲凉。

    他本人当年就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才一门心思的考到戏剧学院去的,然后毕业了之后,就从事戏曲研究工作。

    相比于他那些从剧团里走出来的同事,他本人的学历更高,所以对很多东西看得也更加长远。

    很显然,如果他们这次缺席了上级部门对于优秀的文化技艺产业的扶持。

    那么以后再想把戏曲文化发扬光大,几乎就不可能了,因为戏曲,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也就在他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候。

    叮咚一声。

    投稿的收件邮箱,这个时候忽然弹出了一个消息。

    很是悲观且随意的点开邮箱,映入眼帘的则是两个文件。

    《三滴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