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仁宗遇秀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诗曰:

    一寸舌为安国剑,

    五言诗作上天梯。

    青云有路终须到,

    金榜无名誓不归。

    却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心中郁闷,不觉一载有余。忽一日,仁宗皇帝在官中,夜至一更时分,梦见一个金甲神人,坐驾太平车一辆,上载着九轮红曰,直至内廷。猛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至来日,早朝升殿,臣僚拜舞己毕,文武散班。仁宗宣问司天台苗太监道:“寡人夜来梦见一个金甲神人,坐驾太平车一辆,上载九轮红曰,此梦主何吉凶?”苗太监奏曰:“此九日者,乃是个‘旭’字,或是人名,或是州郡。”仁宗曰:“若是人名,朕今天要见此人,如何得见?卿与寡人占一课。”原来苗太监曾遇异人,传授诸葛马前课,占问最灵。当下奉课,奏道:“陛下要见此人,只在今日。陛下须与臣扮作白衣秀士,私行街市,方可遇之。”仁宗依奏,卸龙衣,解玉带,扮作秀才,与苗太监一般打捞。出了朝天门,径往御街并各处巷陌游行。及半晌,见座酒楼,乃是有名的樊楼。

    仁宗皇帝与苗太监上楼饮酒,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炎热。仁宗手执一把白梨玉柄扇,倚着栏杆看街。将扇柄敲楹,不觉失手堕于楼下。急下去寻时,无有。二人饮酒毕,算还酒钱下楼。

    行到状元坊,有座茶肆。仁宗道:“可吃杯茶去。”二人又入茶肆坐下,忽见白壁之上有几句诗。

    其一:

    旅店萧萧形影孤,

    时挑野莱作羹蔬。

    村夫不识调羹手,

    问道能吹笛也无?

    其二

    屈曲交枝翠色苍,

    困龙未际土中藏。

    他时若得风云会,

    必作擎天白玉粱。

    其三;

    宋玉徒悲,

    江淹是恨,

    韩愈投荒,

    苏秦守困。

    后写:“锦里秀才赵旭作。”

    仁宗一见失惊道:“莫非此人便是朕梦中之人?”苗太监便唤茶博士问道:“壁上的诗是何人写的?”茶博士道:“告官人,这个词是一个不得第的秀才写的。”苗太监又问:“他是何处人氏?今在何处安歇?”茶博士道:“他是西川成都府人氏,现在对过状元坊店内安歇,专与人写诗作文,有时也到茶坊中吹笛,觅讨些钱物度日。”仁宗便教茶博士:“你去寻他来,我要求他文章。你若寻得他来,我自赏你。”茶博士走了一回,寻他不着,叹道:“这个秀才,真个没福,不知何处去了。”正回转来,却好遇到赵秀才。茶博士上前楼住道:“赵秀才,我茶肆中有二位官人等你,教我寻你不见。”赵旭慌忙走入茶坊,相见礼毕,坐于苗太监肩下。苗太监问道:“壁上文词,可是秀才所作?”赵旭答道:“学生不才,信口胡诌,甚是笑话。”仁宗问:“秀才是成都人,却缘何在此?”赵旭答道:“来京赶考”。一边说一边于袖中捞摸。即时取出一把月样玉柄白梨扇子来,正是仁宗掉的那把。苗太监接过看时,上有新诗一首。诗道:

    苗太监问道:“此扇从何而得?”赵旭答道:“学生从樊楼下走过,不知楼上何人坠下此扇,偶然插于学生破蓝衫袖上,回去就胡乱写了首诗”。苗太监道:“此扇乃是此位赵大官人的,因饮酒坠于楼下。”赵旭道:“既是大官人的,即当奉还。”

    仁宗接扇后问道:“秀才家居锦里,是西川了,可认得王制使么?”赵旭答道:“学生认得王制使,王制使不认得学生。”仁宗道:“他是我外甥,我修封书,着人送你一同去投他,教你发迹如何?”赵旭倒身便拜:“若得二位官人提携,不敢忘恩。”苗太监道:“秀才,你有缘遇着大官人抬举,何不作诗谢之?”赵旭应诺,当即作诗一首。诗曰:

    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入污泥中。今期遇贵相提掇,如立天梯上九重。

    仁宗笑道:“何作此诗?我也未必荐得了你。”

    苗太监道:“秀才,你回下处去,待来日早辰,我自着人将书并路费一同送你起程。”赵旭问道:“大官人第宅何处?学生好来拜谢。”苗太监道:“第宅离此甚远,秀才不劳访问。”赵旭就在茶坊中拜谢二人,三人作别而去。

    到来日,赵旭早起等待。果然昨日的秀士引着一个虞候,担着个衣箱包袱到来,只不见赵大官人。赵旭出店迎接,相见礼毕。苗太监道:“赵大官人委此人送你起程,与你文书赍到成都府去。文书都在此人处,你路上小心径往。”赵旭再一称谢,问道:“官人高姓大名?”苗太监道:“在下姓苗,秀士见到王制使时自然晓得。”赵旭道:“学生此去倘然得意,决不忘犬马之报。”遂吟诗一首写于素笺,以寓谢别之意。诗曰:

    空中扇坠篮衫插,

    袖里诗成黄阁留。

    多谢贵人修尺一,

    西川制使径相投。

    苗太监领了诗笺作别自回,赵旭算还了房钱,一日后起程。

    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约莫到成都府地面百余里之外,听得人说王制使离任去了,新制使马上就到。赵旭闻信大惊,自想:“我特地来寻,却又离任,我真如此命薄!怎生是好?”虞候道:“不须愁烦,打听得实再说。”赵旭行一步,懒一步,再行二十五里,到了成都地面。接官亭上人声喧闹。虞候道:“秀才,我与你到接官亭上看一看。”赵旭道:“不可去,我是个无倚的人。”虞候不管他说,一直将着包袱挑着衣箱,径到接官亭上歇下。

    虞候道:“众官在此等侯?何不跪接新制使?”众官失惊问道:“不见新制使来?”虞候打开包袱拆开文书道:“这位便是新制使。”赵旭吃了一惊。虞候又开了衣箱,取出紫袍金带象简乌靴,戴上舒角璞头宣读圣旨。赵旭谢恩,叩首拜敕,授西川五十四州都制使。众官相见,行礼已毕。赵旭问虞候道:“前者送我起程的,是何官宰?”虞候道:“此是司天台苗公公,分付我与你同来。”赵旭又问:“那与苗公公在茶肆中一起喝茶的赵大官人又是谁?”虞候道:“那是当今圣上”。赵旭大惊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也。”

    次日上任,自然是骏马雕鞍,威仪整肃。上任已毕回家拜见父母。父母见他紫袍金带象简乌靴,不由惊惧问道:“你科举不第流落京师,如何便得此职?又如何除授本处为官?”赵旭具言前事。父母闻知拱手加额,感日月之光,愿孩儿忠心报国以谢皇恩。

    赵旭从此西川做官,兼管军民。父母惧迎在衙门中奉养。所谓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有诗为证:

    相如持节仍归蜀,

    季子怀金又过周。

    衣锦还乡从古有,

    何如茶肆遇宸游?

    却说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虽然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但他无意间惹怒了当朝皇上宋仁宗,因此不得重用,中科举后只是得了个余杭县宰。在他上任途经江州时,结识了名妓谢玉英,这位谢玉英色佳才秀,平生最爱唱柳永的词。两人相遇后顿有惺惺相惜之意。临别时柳永给她写了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平添了不少风流韵事,又结识了许多浙江名妓,但他心中依然想念谢玉英。任满回开封时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谢玉英外出接客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诗一首,讲述三年前的恩爱光景以及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写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家后看了柳永的词,感叹他果然是个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约,于是卖掉家私赶往东京找寻柳永。几经周转,谢玉英终于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中找到柳永。久别重逢,两人再续前缘,谢玉英就在陈师师家中住下,与柳永度过了一段如同夫妻般的生活。

    柳永在官场之上屡遭挫折,在他任屯田员外郎期间,再次惹怒朝中重臣,宋人宗贬了柳永的官后,又下了一道圣谕:“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宋仁宗的这道圣旨让柳永的名气一下子飙升,各地的名妓纷纷前来求柳永赐词,柳永来者不拒,而且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感谢宋仁宗的英明,因为他的这道圣旨,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位永垂不朽的大师。

    多年的放浪生活,让柳永身心疲惫,最后死在了名妓赵香香的家中。柳永死后,东京的名妓纷纷为他戴孝守丧。出殡那天,东京半城镐素一片哀声。这就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故事。

    这些都是好事,再讲个坏事。

    却说有个商人名叫乔彦杰,住在杭州观音庵附近,家里有一个妻子高氏,两人年龄都在四十岁上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玉秀。乔彦杰常去开封贩卖丝织品,又从东京贩枣子杂货回杭州卖,从中获利。

    乔彦杰有个好色的毛病,见到美女就容易上头。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乔彦杰从开封走水路回杭州,看到邻船上有个青春貌美的小娘子,一打听,得知是某位死去巡检的二娘子,他便花了一千贯银钱,向巡检大夫人买了她作妾。

    乔彦杰带着小娘子周氏回家,妻子高氏见了焦躁起来,于是与乔彦杰约法三章,叫他在外面另买个房屋与她住,两边分开,乔彦杰答应了。从此以后,乔彦杰3天有2天在周氏屋里,隔几日回家一次,熟人都去周氏屋里找他。

    转眼时间到了景祐元年(1034年)秋,乔彦杰又要去开封卖丝,嘱咐两妻妾互相照应后,乔彦杰就出门了。不料这次到了年底,乔彦杰还不见回来。当地有个海宁砌江塘的工程要让乔彦杰去做,里长便找到了他的小妾周氏。

    乔彦杰不在家,周氏便雇了个叫名叫董小二的伙夫代替他做工,从此董小二便常与周氏往来,打打下手,听候吩咐。又过了几月,乔彦杰还不见回,周氏耐不得寂寞,便与董小二一处做了夫妻。

    左邻右舍都知道此事,风声渐渐传到大娘子高氏耳中。高氏怕家风败坏,便教仆人洪三接周氏回乔家大屋。周氏一并带了董小二回来,说可以留他在家里做工。高氏心想放在眼皮底下也好,就答应了。

    没想到这董小二在家里做工近1年,不仅常常欺压老仆人洪三,还奸污了高氏的女儿玉秀。玉秀不敢说,高氏却在她身上发现了痕迹,逼问之下,得知是董小二所为,满口叫苦起来,只恨这周氏与董小二坏了自己女儿。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中秋,高氏想到一条计策,在家摆团圆宴,与周氏、董小二、女儿玉秀、仆人洪三一块吃酒,灌醉了小二,让玉秀和洪三回房睡觉,威逼周氏和自己一起用绳索、斧头杀死了小二,然后叫洪三将尸身绑上石头,丢去了新桥下河水中。

    不料杭州武林门外清湖闸住着个制鞋皮匠,进城一月没回家,他的妻子程氏天天进城找,一日在新桥下发现了董小二尸身,穿着与自家丈夫极其相似,她误以为是丈夫,请王酒酒帮忙捞尸,答应给他五十贯酬劳。

    王酒酒认得那是乔家的帮工董小二尸身,但故意不说破,得了五十贯后,又奔去乔家勒索,他威胁乔家大娘子高氏说:我知道人是你们杀的,如果给钱,咱就闭嘴;如果不给,咱就闹到衙门去。高氏瞧不上王酒酒,痛骂一顿赶走了他。

    王酒酒一怒之下果然去宁海郡安抚司出首告状。安抚司相公听说后,将尸身与乔家4人全拘捕到案,一审之下,洪三先招了,紧接着高氏、周氏也招了。乔家4人都受了棍棒押在牢中,不出三天全部病死。安抚司相公上报朝廷,抄了乔家资财。

    却说乔彦杰两年后回来,乡人告诉他走后发生的事,乔彦杰一听浑身透凉:“不想我今日无家可归,这便如何是好?”

    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头,不觉就到了新桥河边,回想过去合家欢喜妻女双全,现在却落得家破人亡,于是拨开脚步望河中一跳,自己也做了水中之鬼。

    却说赵祯对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

    有一个叫宋祁的官员到开封城外游赏景色,见到老农耕田,便上前作揖,打趣说道:“老丈辛苦了。看来今年您大丰收啊。您觉得应该感谢老天爷眷顾呢,还是感谢皇上洪福?”老农“俯而笑”,然后将宋祁狠批一顿:“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我每日辛勤劳作,今日之获,全是我的汗水换来,为何要感谢老天爷?我按时纳税,官吏也不能强我所难,我为什么要感谢皇上?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没见过像你这么蠢的。”宋祁被老农骂得悻悻然,也不敢生气。

    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宫中的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赵祯遇到疑难案件,尽量从轻发落,即使对“煸动造反”的,也能区别对待。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都应予以严惩,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想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而已,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有人能做到。

    赵祯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仁宗有一匹御马,名字叫玉逍遥,通体洁白性格温驯。玉逍遥是马中极品,每一个步伐都不徐不疾整齐划一,仁宗驾驭它不用马鞭,只消轻轻碰一下它的尾巴,玉逍遥便自动将速度调整到主人的要求上。玉逍遥通灵并且忠诚,有一天燕王把它借走,谁知刚一靠近,玉逍遥就腾空前蹄大发雷霆:我是御马,你丫又不是皇帝,不能御!如此反复,燕王的面子碎了一地,只好气嘟嘟地把玉逍遥还给赵祯。赵祯的面子挂不住,把玉逍遥发配到南城的马铺闭门思过。过了一段时间,赵祯想玉逍遥,又让它回到身边。玉逍遥见到赵祯,四个腿齐齐跪伏在地,请赵祯上马。赵祯上马后,玉逍遥依然是那么沉稳、矫健。

    赵祯驾崩后,玉逍遥日夜长鸣,不吃不眠,以忠诚为它的好主人殉葬。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