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没有永久共同利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伴随着诸侯的合纵时间久了之后,各国之间的问题慢慢的开始展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没有完备的战争体系,使得这个时候国家对于这样事情的负担变大,大家对于这样的事各有说辞。

    更让人揪心的就是这个时候各国都面临着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秦国和三晋首当其冲。干旱使得国家对于征收税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家对于合从的凝聚力开始减弱。

    借着这个机会,大臣向韩王献言说道“大王!今日微臣家中来一奇人,他深得水利灌溉之术,是农家的一代奇人。微臣家数十顷良田在他的整治下如今是风调雨顺,神奇不得。”

    听到这样的,韩王这个时候正在为粮食发愁的时候,心中窃喜。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是自己的一个机会。自己应该要抓住,他说道“那你就赶紧让这个人上殿来吧。”

    于是大臣就将郑国带了上来,郑国来到大殿之上。向韩王行礼!韩王看着他说道“寡人听闻爱卿有治国只能,今日一见不知道先生有什么可以利我国家的事情。”

    郑国看着韩王笑着说道“微臣有何德何能,只不过是一个匠人罢了。只是微臣知道兴修水利而富强国家,臣曾听说秦国修善蜀中之地,得良田千顷。

    而我们韩国,只要微臣可以调度百姓修建水利,可以十倍,百倍与国家。这样的工程功在今日而利在千秋,强国之根本,战争之动力。

    微臣觉得我们韩国依附黄河,如果能够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必然可以让国家富强。这样的事情需要您给我二十万人,十年时间必然可以建造出最好的工程来。不知道大王意下如何。”

    韩王一听说这个时候要调动二十万人的时候,高兴不已。自己的心中期盼着能够调度国家力量,让各大家族在这个时候拿出自己的老本来辅助自己。

    这段话还没有说出来,大臣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公孙无名站出来说道“大王!大王!万万不可啊!如今的韩国国力不及百万,二十万这是不是要我们的命吗?就算是我们出了这么多人!

    韩国四境之处谁来守卫,难道说诸侯就会放任我们在这里修渠道吗?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够承担的。这样的责任我们负担不起啊!就算是我们真的能够修出来,十年啊!十年啊!

    这么久的时间大王可要三思啊!大王可要三思啊!我们现在的兵力才多少,我们真的要为这样的事情付出代价吗?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大王您可一定不能够啊!”

    于是大殿之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状况。韩王这个时候也不敢做决定只好将这件事情拖着!想其他的办法出来,这个时候真的没有机会来做。

    合纵联盟因为是信陵君的名声在外,再加上各国的利益交加,所以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情十分的重视。伴随着这个时候时间过于长久,国家不仅没有回报反而是有着巨大的输出,使得各国的君王这个时候都不是很满意。

    赵王看着身边的大臣说道“爱卿!如今信陵君有恩于赵国,所以寡人才出兵助其一臂之力。但是如今的信陵君带着五国的军队在函谷关外,也没有什么动静,他们是要干什么。

    我国自从长平之战之后元气大伤,这几年也一直与燕国和秦国周旋。这样的局势我们现在将自己国家的主要力量都派出去了。虽然说是想通过新军敲打秦国的时候威震诸侯,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够这样浪费啊。

    让他们都出去了,一直呆在那里,我们给予的供给是十倍于此,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赵国地形复杂,粮食的产量也低。我们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啊。”

    大臣也深知这个时候赵王的忧虑,看着赵王说道“大王不要担心,这样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您就等着吧!我相信不久的未来诸国就会撤兵的,到时候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就好了,您就放心吧。”

    赵王的心中十分的疑惑,他看着大臣!自己的心中不知道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把握,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赵王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接受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况。

    相对于北方的赵国,这个时候的楚国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楚国地大物博,常年与秦国战。对于楚国的贵族而言是得不偿失,合纵反而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楚国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贵族可以压榨百姓。只要想要关税粮饷一层一层的相下走,每一个官都是一个小王国。贪污十分的严重,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这件事情很满意。

    说白了楚国可以将这个代价化为最小,虽然百姓疾苦,但是百姓作为贵族的工具,这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可能每年拿十斤的粮食,贵族可以从中拿走九斤之多。

    家族政治制度使得百姓等级非常的严谨,我们根本就从一个普通人身上看不到一点的希望,所以李斯离开了楚国前往秦国去,去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没有阶级流动使得楚国难以出现人才的储备,这一点影响非常的兖州。楚国的贵族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炼开始一点点的退化,所以在战争中一再失利失去的东西颇为丰富。

    魏国的内部这个时候因为信陵君已经稳定局势,诸侯签订盟约。魏王对于信陵君也不再倚重,他自己也开始对于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一种怀疑,这种怀疑随着世间的增加而反复。

    没有统一的制度之下,这样的松散联盟是不会有什么重大的作用,这就是法治和礼乐之间的区别。诸侯之所以看不起儒家就是这个原因,而秦国的法治精神使得各国的决策以及文化都是差一个等级。

    礼乐是法制一种修饰工具而已,但是礼乐制度非常容易形成以及结党营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治法者皆反对礼乐的重要原因,墨家也反对礼乐制度的根源所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