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匹夫,英布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当为怀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已是三月,熊心还是去了盱眙,未达前线彭城。(看啦又看♀手机版)当王孙问起彭城地处何地?僚吏禀明彭城在大楚北部,此地临近齐、魏,宋一带,还有章邯的数十万秦军虎视眈眈。一想到彭城的安全实在令人堪忧,王孙不宜涉险前往。将此事告知一干在彭城的诸公,经过一番妥协,国都立在盱眙。

    宋义和项梁两人都不满意。盱眙位于淮河岸边,淮水与邗沟交汇处,是滨海一带的枢纽。项梁如今的地盘主要包括了江东,淮南,一直到延伸到北部的彭城和薛地一带。大致就是后世的江苏、江西、安徽一带,盱眙正好在间位置,更是南来北往的运输枢纽。

    项梁没有想到宋义率大军前去护驾。自己的主力如今全在彭城一带,物资主要靠江东和淮南一带提供,宋义要是率军插在背后,就大大的不妙了。一来截断了项梁的补给线,同时相当于在项梁背后插了一把刀,只怕从今日起,可谓是再难安寝。

    宋义则是料不到怀王嫡孙这一手,贪生怕死;彭城有各路诸侯,总的加起来也有十万大军驻守,保卫王孙,安全无需忧虑。再者彭城是反秦第一线,如若有王孙驻跸,更加能振奋大楚三军士气。木已成舟,诸位只好留下部分大军,率着亲卫赶往盱眙接驾。不过宋义却亲自率四万多人马驻扎盱眙,让项梁叔侄很是恼火,却无可奈何。引狼入室的局面他们已经接受了,当务之急便是防着被恶狼咬伤,之后在谋划如何捕杀恶狼。

    熊心暂居的“王宫”是县衙最为富贵府邸临时改制的。现在派来使者说是要在大堂中召见群臣。

    诸公面面相觑,这熊心还真把自己当成楚王了。不过奈何君臣有别,也不好说什么,众人皆前往“王宫”拜见。互相目光深邃打量了一番,迈入王宫。项梁和宋义言语针锋相对,王宫门口的气氛有些尴尬。

    好在禁卫屈明及时出现,向众人宣布太召见的旨意,尴尬暂时被打破,众人以前往“大殿”走去。熊心已经在座,众人进入“大殿”参拜!

    “臣等参加殿下!”尚未登基,熊心还是楚国王孙、怀王嫡孙的身份。不过身为养父的熊康,则站立在侧,成为名符其实的贴身保镖。

    熊心稚嫩又带着几分老成的目光,扫过黑压压一片脑袋,朗声道:“平身!”

    一众臣武将这才抬头起身,暗自打量这位年纪二十五岁风华正茂的殿下。这熊心端坐主位之上,颇有尊贵威势,还真有天潢贵胄的架势。哪里还是当日那个默默无闻的放牛娃,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项卿家,你项家是我大楚名将世家,乃父项燕为国捐躯,寡人和大楚的民都记在心。此番你兵起江东,平定泗水、东海一直到彭城,可谓居功至伟。”

    项梁愕然一怔,没想到王孙第一句话是赞赏自己,不禁有些惊喜,前些日子被宋义驳去的面子多少找回一些。而且熊心一番说辞头头是道,极为老练,怕是不可觑。

    宋义则是半低着头,阴沉着一张脸,很不高兴。他也感到很突然,长子宋襄竹简上陈述王孙已为放牛娃,应该说是谋略政治伎俩不足,自从被寻找后倒是木讷,现在一看却是隐藏,瞒骗过了宋襄和自己。完全不在自己掌握当中。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首先夸奖项梁,还用了“居功至伟”的称赞。眼神开始飘忽不定,打量着一干众人,到底是蛊惑还是准备露出獠牙?

    英布和刘邦等人自然是留意到了,自然毫不理会宋义的目光征询。这场战斗暂时属于项梁和宋义,他们并不合适参合其。刘邦和张良看的清清楚楚,相视一眼,嘴角带着几分浅浅的笑意。这王孙熊心颇有心计。这个场合下,这句话无疑是给本就硝烟弥漫,一触即发的项宋之战,火上浇油。很多时候,一丁点的火星大有燎原之势,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目光则是落在了熊心身后目不转睛的熊康。

    项梁心中一沉,脸上倒是诚惶诚恐道:“承蒙殿下夸赞,吾父项燕为大楚战死,项梁现如今是大楚臣子,自当报效我王,鞠躬尽瘁。”

    熊心微微点头后,将目光望着余下的众人,最后落到宋义和英布两人身上。说道:“当年寿春城破,先王蒙难,寡人流落民间。今日坐到此处,有幸祭拜宗庙社稷,多亏宋令伊不辞辛劳前往江寻访寡人,英将军派士卒护送送寡人。”

    宋义和英布则是点了点头,急忙长身而起,出列谢恩。熊心轻轻一笑:“两位的功劳寡人已经记下了,待寡人登基之后,会有封赏。望两位继续尽心尽力,报效大楚!”

    “诺”两人皆不在意所谓的封赏,两人暗自腹诽,心如明镜一般,这熊心手段虽说不断,但注定是个傀儡,只不过是个旗帜罢了。不过明面上还要遵从。拱手后便落座在位子上诺有所思。

    熊心又对其余义军首领一番拉拢。过了片刻后面露满意才对宋义说道:“宋卿,将今日召集众臣的事情说与大家知晓吧?”

    “诺!”宋令尹起身清清嗓,摆出一副颇具颇具威势的姿势,说道:“今日召集大家来此,主要是和诸位商议,根据太吏曹占星所知三月中旬末日为吉日,也就是明日殿下可在盱眙登基,光复大楚。诸位以为如何?”

    堂中上少不得一番窃窃私语,这明显便是通知啊。让人措不及防。只可惜项梁沉着脸没有意见。则无人反对,宋义轻轻一笑:“虽说此事有些唐突,但关系反秦大业,诸位并未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了。”

    又续道:“至于第二件事就是这太登基的称号问题,诸位有什么看法?”

    项梁则是摇了摇头,称号可是后人给薨逝王的谥号,众所周知谥号不能乱取,如今虽说是乱世特例而已,但必须考究。例如卫灵公,晋灵公的谥号中灵可是恶谥;说明当时治下百姓生活不好沉吟了片刻后则是率先道:“梁以为提议大王尊号用‘武’字,称楚武王。秦人嚣张,大楚基业曾毁于一旦,如今才有机会复国。殿下登基后,就要担起反抗暴秦,兴复大楚的使命。少不得金戈铁马,武力征讨,故而臣提议用‘武’字。”

    宋义心中觉得这称号也说得过去,武力定国。周武王灭商汤战绩赫赫,不过这个“武”字似乎有点穷兵黩武之意,不妥。况且又是对手提出来的,看了眼项梁后转身恭谨道:“臣观殿下少而敏达,睿智英明,臣提议,称‘楚睿王’。危难之际,大楚需要正视以为英明睿智的君主,此乃国之幸也。”

    两方人马再次针锋相对,殿诸人基本分成两派,围绕这“睿王”和“武王”的名号争论不休。你引经据典,我旁征博引。当然也有英布、吴芮和刘邦隔岸观火,不闻不问,还有熊心稳坐钓鱼台的。

    熊心看到刘邦笑吟吟地模样,心念一动,点了刘邦问道:“沛公,你说呢?寡人该称呼何呢?”

    刘邦本来抱着两不相帮的意思,默默不语,谁知被王孙点了出来。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意接,还是早些人扔出去的好。席地而坐,脸上却是愕然,危难之际只好眼神求助于房先生。张良见状,急忙出言帮助主公,说道:“张良见当阳君若有所思,面带微笑,想来有了更好的主意。”

    “楚怀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