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走出吴庄》

正文 走出吴庄十五阴差阳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b></b><b>十五</b><o:p></o:p>一年半以后,陆文景就在省城西站立稳了脚跟。她好比一株香椿树苗,原先生长在有毒的地层里,枝叶萎枯。一旦被移植到肥沃的土壤里,就枝繁叶茂、绿荫如盖了。<o:p></o:p>赵春怀所谓在省城上班,其实是为了名声更好听。准确地说,他所在的省城西站位于郊。这里离市中心很远,离西山矿却很近。便于往全国各地发运煤。据说在西山之西,大约二、三里的地方还有个神秘的军工建设基地。所以这小站虽然客流量不大,货运量却不小。还常常运送些号有“保密”字样的集装箱。赵春怀的工作就是穿上蓝色的铁路制服,站在站台上面朝着进站出站的火车摇晃手里的红旗和绿旗。<o:p></o:p>陆文景之所以喜欢这个地方,并不是因为它繁华、热闹。而是因为这地方不割资本义尾巴、不搞“一打三反”。一年四季,户外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纵横闪亮的路轨上、轰隆隆进站、出站的火车上。虽然大喇叭也播“两报一刊”论、也喊流行的口号,但呐喊仅仅流于形式,深入人心的依然是车轮的安全滚动。<o:p></o:p>铁路职工们的住宿条件远没有农村姓宽敞。都是洋灰瓦盖,他原先抽的是“大前门”高级烟,如今降成低挡的“顺风”了;原先还隔三岔五打二两白酒、买点猪头肉,自己犒劳自己。自从娶了她,这点享受也戒了。听了这些传言,文景心里也不落忍。既然共炊同眠,做了他的妻子,也不能让人家跟着自己受委屈。做妻子就要与丈夫共挑生活重担,尽妻子的责任。因此,文景开荒种地也有补贴家用的算计。<o:p></o:p>她将自己开垦出的荒地分作十个菜畦,一半儿栽了芹菜、韭菜、西红柿、茄子等费水的菜蔬;一半儿种了玉茭、豆角、南瓜等省水的大田。并给自己的园地起名叫“陆园”。<o:p></o:p>黎明时分,当闹钟唤醒赵春怀(通常他是清晨四点上班)时,隔壁的漂亮女人听见响动翻个身,呓语呢喃又睡去了。文景却很快就起床了。她用自制的扁担,一头挑了大铝壶、一头挑了小水桶,张开两臂抓着吊绳,象燕子一样穿行在朦胧的晨曦中。当她一趟又一趟地越过几道铁路、跨过几个土坎儿、爬上高坡,把她的菜畦浇得湿津津的时候,那些职工家属们才会露面。她们常常似醒似睡地望着那挑担人发呆。一旦看清楚是文景,就会惊惊乍乍地说:“哎呀!憨胆大!这么早,不怕坏人?不怕火车撞了?”文景笑一笑,话道:“小心些就是了。”在吴庄的突击队中已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反而觉得这也是种享受了。那橘黄色(或者是深红色)的黎明,虽然也是半明半暗的迷朦的基调,到底与黄昏时不同。黄昏时的朦胧,黑暗总是占上风,步步紧逼压制光明、驱赶光明。而黎明时的朦胧,光明却是年轻的、动的。黑暗在活泼泼的光明面前不堪一击。当朝阳从山这话时还爱拍拍文景的肩,以资鼓励。文景不免笑道:“在这里生活尽揩公家的肥油!不买柴不买炭,有人用块石棉瓦也到货场上去。我都替你们脸红呢!哪象我们农村,从锅上到锅下都得靠一家人的五指耙子去刨!”抱怨归抱怨,但在拾柴捡炭上文景却从来不甘落后。赵春怀由衷地高兴。他喜欢她发自肺腑的为公家为农民鸣不平的激愤样子,小嘴儿噘得高高的仿佛想咬人的样子。更喜欢她的心口不一。省城西站的职工没有买柴买炭的习惯。因为煤台上、货场里就堆着如山的煤块儿、煤面儿、废枕木、旧材、烂纸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说附近村里的老姓都不掏钱买柴炭。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用白不用。文景嘴里念叨痛惜公家的损失,但看见别人往家里捞挖,照样心动手痒。赵春怀明里不表示支持,也不反对。暗里却欣赏文景这无师自通和泼辣。他的前任妻子可不这样,好吃精的细的,好穿亮的贵的,没文化倒有文化人的架子。一没柴炭,大呼小叫支使男人去弄。赵春怀是要面子的人,老职工又受过几次表扬,怎好不时不晌去拿公家的东西呢?只好买了炭打省着烧,这日子过着过着就与旁人拉下脚步了。两人为此整天吵架。想不到娶了文景,如花似玉个小媳妇,只说仅有欣赏价值,不曾想还挺实用哩。<o:p></o:p>人常说祸不单行,好事成双。不久,文景又有了身孕,赵春怀更是喜得不拢嘴了。看文景因为妊娠反应,脸上露出憔悴、苍凉的神色,赵春怀便请医问药、端茶捧水,更是体贴入微。作为赵春怀的心肝儿宝贝,文景再瞧这持宝人,便有了依恋和仰仗的感觉。只觉得他那脸盘也不宽了,眉眼也不挤了。仿佛生为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爸爸,本来就该是这副模样。<o:p></o:p><o:p></o:p>※※※<o:p></o:p><o:p></o:p>文景在家里将息了十几天,就再也呆不下去了。说实话她惦念肚里的孩子还不及惦念自己的陆园呢。陆园中的菜苗和籽种都是她精心挑选的,一丝不苟地认真栽种的;而肚里这小小胚胎却是没有欲念、没有选择的不期而遇。文景一向雄心勃勃,想着成龙变凤,图谋自身的发展,从来都没有做妈妈的打算呢。再说从北方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女儿,生性皮实,遇事又有独立见解。她认为这怀孕就如同大豆的萌芽、禾苗的破土一般,总会周身膨胀、对大地母亲上下踢蹬、有所反应的。习惯以后,也无非是个干呕。早上反应强烈,早饭就干脆不吃。人体机能有自然调节,撑不到中午胃口就开了。掌握了规律,几时需要就几时补充些食物。何必象慵懒的婆娘借机撒娇夸大那痛苦呢?农村的孕妇还下地锄禾呢!<o:p></o:p>可是,眼看秋天到了,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到了挂果的时节。菜地是五、六天不浇就要干裂的。地下没有潮气蒸腾,茄子、葫芦、豆角都会赌气掉花儿的。花儿一落也就谈不上坐果了。再说,菜地周围的萝萝蔓挺缠手,不停地往树枝围成的篱笆里钻。枝端做张做势地打着螺旋儿,想缠绕西红柿的干哩。记得去年这个时节,她每天都得过去看管呢。<o:p></o:p>这天下午,文景对赵春怀说她嫌家里闷热,想出去走走。赵春怀下班归来时,拾了些废铁丝,正在地下比划着准备给孩子编一个小坐椅。就是能卡在自行车横梁上的那种儿童椅子。他放下手里的铁钳,望望窗外,天空阴沉沉的,就让文景带把雨伞。文景出了门,他还不放心。探出头来嘱咐她道:“别往远处去!”文景嘴里“噢,噢”地应着,拐个弯儿就溜到了久违的陆园。<o:p></o:p>然而,陆园的景象却让她吃了一惊。<o:p></o:p>菜地里湿漉漉的。黑压压的碧绿一片葱茏,让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西红柿都打了枝杈,干的高度都超过她的眉梢了。在离地五寸的枝旁挂了果,一嘟噜五、六个。被绿叶挡住的还是青果,向阳的大部分放了白,有的已经泛了红。每株上大约有五六簇。最上面的还在开着黄花,花蕊上爬着蜜蜂。原先没上架的秋豆角也支了架,一律是粗细一般的柳树的枝条。上面爬着攀缘的绿藤,心形叶片从下到上逐次减小,到、写诗。在数理化课上更是看小说、写诗。如果他的数理化能有一门儿及格,老师们就会惊呼发生了奇迹。补考时为了让他顺利过关,老师暗示同学给他扔纸团,提示他舞弊。人家还庄重严肃一副正人君子作派,偏偏不肯抄袭哩。此时初中的学制已是两年,他念了四年才马马虎虎领了张初中毕业证。好在毕业后一直迷恋看小说和写诗,这才安分了许多。这时老齐也刚好快到退休年龄了。铁路上有了新政策,老职工的儿子可以。”文景躲闪着便走。这时,那小雨星儿陡然间变成了稀疏的大雨滴。<o:p></o:p>“十来天了,不见你的踪影!是吴庄来的信。”小齐跑到她面前,头发已湿成了一缕一缕的样子。肩头也湿了一片。他说话的口气以及眼神里都露出了抱怨。<o:p></o:p>“你怎么想到替我拿信呢?”文景捏一捏那厚厚的一叠,由衷地感动。她已经好久不见慧慧的来信了,正惦念着呢。<o:p></o:p>“我觉得这信非同一般。我给你捎比老赵捎稳妥些。”他见她欢喜,便也欢喜。不过他故意张开双手接着雨水,似乎在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呢。<o:p></o:p>“这小子想到那儿去了!这是我女朋友的信!”文景一边笑一边埋怨,“不信,我拆开来让你看看结尾的签名!”她说着就向他靠拢过去,不经意间用那撑开的伞将他也罩了进来。<o:p></o:p>铁轨与铺在铁轨下的石子儿都打了白蜡一般,又湿又亮。他(她)俩所站的路面上已经白哗哗的尽的水流了,但他(她)们毫不介意。文景还让他替她握住伞柄,自己空出双手来拆开那信,佯作生气地让他看看后面的署名是不是慧慧。<o:p></o:p>“果然是慧慧。慧慧当然是位姑娘了。”小齐自言自语着,终于放了心。这位十九岁的毛头小伙子自己也搞不清他到底是替文景担心,还是替老赵不放心。<o:p></o:p>雨滴越来越呈现出密集的阵势。溅在她(他)们头:“家中有客,去弄饭!”转身便走。文景急忙收了那信,跟在赵春怀背后跄踉而行。<o:p></o:p>此刻,雨亦收敛了。滚滚乌云也在逃匿。大风却轰然而起。刮得杨柳都弯了腰,披头散发地跟着呼号。而且风向不定,旋风、,提倡革命化哩,也没大办!”赵春怀不好意思地解释。返过脸来还深深地盯了文景一眼。文景便也忙附和道:“对。革命化婚姻,没大办。”<o:p></o:p>文景这才知道他们交谊很深,经常走动。出门在外,乡里乡情,吴长东工作的西山矿离赵春怀所在的西站又这么近,这本来是情理中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从自己嫁过来二年多不见吴赵往来呢?显然是赵春怀故意疏远吴长东。那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她的缘故了。由此推测,赵春怀早就知道她与吴长红的恋情。那么,刚才她问客人是谁,他故意不告诉她,便是要察看她出什么洋相了。想到此,文景的不悦和愠恼便挂在脸上了。<o:p></o:p>“你快弄点儿面食!我去买些猪头肉、打点儿酒来。”赵春怀摆出丈夫的架势对陆文景说,“长东哥还赶晚上八点半的火车呢!”<o:p></o:p>赵春怀一走,屋内的空气便缓和下来了。文景马上感觉到来自故乡的人带来了故乡的音信,亲情扑面。她一边洗了手准备挖面和面,一边和吴长东拉话,探问家乡的情形。<o:p></o:p>“顺子爷爷还不到八十四吧?”文景问。<o:p></o:p>“八十三了。嘴馋得很。长红的孩子过满月,做了些油糕,给他送去五个。他怕家人与他分着吃,一口气把那么大五个油糕都塞下去了。”说到糕大,吴长东用手比划了一下。“上了年纪的人,胃口转不动,硬撑死了。”<o:p></o:p>“果然死在吃上。”文景一边和面,一边接应。当她听说是吴长红的孩子过满月时,内心咯噔一下,一脸的疑云。一失手把水倒多了,便不好意思地举着面手,又用左手去往面盆里添面。吴长东见此情形,忙帮她张好面口袋。<o:p></o:p>“你看到陆慧慧没有?村里有什么大变化么?”为了掩饰自己的心猿意马,文景忙问她先前最关心的问题。<o:p></o:p>“就是住到五保户家的陆慧慧么?”<o:p></o:p>“对。对。”文景不禁停下和面的手,急切地听候他讲述有关慧慧的详情。<o:p></o:p>“听说她很积极,认了五保户做她的亲奶奶!我去只住了四、五天,没有遇到她。”吴长东从口袋里掏了根纸烟,文景急忙递上火柴。<o:p></o:p>“唉,我们俩是最要好的朋友。都二年了没见面!我最记挂她了。”面揉好了。文景便让面先饧着,从饭桌底下取出些青菜来,坐了小凳择菜。“村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么?”<o:p></o:p>“除去添了几桩红白喜事、生了几个娃娃外,还是老样子!”<o:p></o:p>“那几桩喜事?”<o:p></o:p>“冀建中与丑妮一对、长红与红梅花一对。我知道的就有两对。”<o:p></o:p>吴长红娶了红梅花,并且已经有了孩子。这消息把陆文景震蒙了。此刻,红梅花屁股后面飘摆着她娘红腰子的情景、做舞蹈动作时手脚总不能协调的笨样子都在脑际闪现。文景不禁在心底暗暗叫苦、替长红抱屈!不论从哪一方面衡量,小个子红梅花都配不上长红。唉,都是我陆文景坑害了他了!陆文景觉得再无话可说,就躲到室外的小石棉瓦棚子里洗菜、生火,独自悄悄干起活儿来。<o:p></o:p>话题转到长红身上,屋内的吴长东也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他(她)俩感情深厚,最终却阴差阳错地分了手。所以见到文景时并不想提这方面的话头儿,惟恐刺激了她。但又隐隐觉察出她希望听到关于吴长红的信息,所以就在不经意间给她透漏一些。从她一进门脱口喊他长红的情状来看,她对长红依然一往情深。一对情侣未成眷属,都怪二长方作祟。他为了自己的幸福把已经成熟的婚事搅黄了。没想到恋人春玲现在却躲避他、冷淡他。弄得他自己的婚事也渺渺茫茫了。吴长东此行就是想通过赵春怀探探他妹妹的口声儿、劝劝她不要辜负了长方。三已失去佳偶,为传子嗣稀里糊涂结了婚,整日没有好声气;二又面临婚姻危机,更是整日绷着张铁面孔!同时,两人还为此而失和,见了面不过话,扭头就走。弄得双方大人们都小心翼翼,犹如惊弓之鸟。只有靠长兄来尽力周旋了。这事春怀肯不肯帮忙呢?实在也说不准。<o:p></o:p>在这里看文景的一举一动很有章法,洗手和面、择菜生火,有条不紊。尽管心有所思、情有所系,依然不慌不忙不大失态。作为“大伯子”的吴长东情不自禁要将家里的“小婶儿”红梅花与文景来作比较。这一位是感情丰富、精明利落;那一位却稀里糊涂、邋遢失慌。家中原本有个小暖壶,她(他)们有了孩子后,吴长东又送了个大暖壶。吴长东过去看了两孩子,就见红梅花两次往暖壶里灌水时,盖错了盖子。把小盖子掉到了大壶口里,她还惊惊乍乍叫:“买壶也不买一样大的,成心叫人惹麻烦!”一边往锅里倒开水、一边抱怨。长红免不了给她迎头痛斥,她却嘻嘻哈哈笑,没心没肺!两人比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o:p></o:p>“唉,都怪长红没福气!”吴长东不禁自言自语。<o:p></o:p>“不,都是我不好。”文景在门口接言道。<o:p></o:p>吴长东为他(她)们的心心相通很是吃惊。便踱到屋外看文景做饭。只见油锅中呼一声窜起股白汽,盐、花椒、茴香和油等佐料的味儿与菜的清香已汇集在一起,沁人心脾。文景又添加了水,显然是要做锅面了。<o:p></o:p>“唉,谁与谁做一家人,都是天意。这与人的好坏贤愚对错无关。就象行路时遇见了打劫贼、种庄稼遇上了颗粒无收,都是天时地气决定祸福。比如我小时候,父母对我希望可大呢!谁曾想会遇上意外?人生常有不如意处,我们只有去面对。春怀人不错,你们要好好儿处夫妻。”<o:p></o:p>文景坐在灶口,一边加火一边点了点头。这种劝说是她从未听说过的一种全新的解释。他没有将他(她)们的婚姻失误当成一种人生教训,而是当作一种偶然的外在的不可躲避的灾难。按他的经验,人生就是面对意外。她实在没有想到一个煤矿工人会这么达观。<o:p></o:p>“长红得了一对双胞胎呢!”<o:p></o:p>“真的?男娃还是女娃?”文景问。灶火映得她的脸红扑扑的。<o:p></o:p>“一男一女。”吴长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o:p></o:p>两人正告诉着,赵春怀一手托着包熟肉、一手提着个酒瓶来了。文景的菜锅刚好也咯嘟嘟滚沸。于是,两个男人掩了屋门,一边喝酒一边叙旧。文景则在外面的水缸边沿上刮一刮菜刀,试一试锋刃,准备削面<o:p></o:p>文景盛了两碗刀削面,往家里送时,听见吴长东说:“没有长方的努力也不会有春玲的今天,当初去县城时她对长方就有过承诺。”赵春怀大包大揽应道:“事情果真这样,这件事就包在了兄身上。”两人一见文景,就把话打住了。赵春怀便脸红脖子粗地埋怨:“上食也不与人打个招呼?”文景不懂这规矩,一手端一个面碗,便要朝后退去。吴长东忙站起来接过面碗,直夸文景的削面技艺。吴长东说他还要赶路乘车,这酒已喝得恰到好处,食上得正是时候。并且邀文景来一起吃饭。三人各怀心事,一顿饭吃得别别扭扭。<o:p></o:p>送走吴长东返来,赵春怀的脸色就由红转青,衅找茬儿。他一进门绊倒个小凳,也不往起扶。拿起茶杯喝水,大概是茶叶柄卡了喉咙,咔咔地大咳了几声。坐下来抽烟,拾起个空火柴盒来摇了一摇,恶狠狠砸在文景脚边。文景以为他喝多了,急忙到屋外找根柴禾棒儿,从灶火的余烬里给他弄火来。他嘴里衔着烟并不去就火,却仿佛嫌文景弄到地上火星,跳过去就乱踏乱踩。一只脚碰到那尚未编成的童椅,他又朝自己的手工踢了几脚。赵春怀这看似离谱的举动其实并不离谱。他的愤怒、他的怨恨和忍耐已压抑了三、四个钟头,现在正是发酵、膨胀和宣泄的时刻。他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无法集中注意力、驱散屈辱和杂念,只好毫无旨地乱踢乱动。当他终于开口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已经完全变了味儿,哭丧的口音中不无讥讽:<o:p></o:p>“为什么见了吴长东叫长红?”<o:p></o:p>“看错了。”<o:p></o:p>“你和吴长红什么关系?”<o:p></o:p>“相处过。谈过婚嫁。”<o:p></o:p>“发展到什么程度?”<o:p></o:p>或许,文景如实地告诉他她与长红的交往过程会更好些。但是,文景是把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看得比性命都神圣的倔强女子。她认为她与长红的联系方式、情感经历只属于她(他)们俩,别人无权过问。她若和盘托出,就是对纯洁爱情的亵渎。为此她望着窗外,缄口不语。<o:p></o:p>“不好说吧?知道你就没法儿说!”赵春怀突然笑起来。是那种罕见的忘乎所以的狂笑。当笑声停下来时,宽脸盘上爬满了泪珠。文景从衣架上摘下毛巾来扔给他。她见过发酒疯的人,总是这么哭笑无常。<o:p></o:p>“你与前妻为什么离婚、你与‘京壳儿’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从来都没有去过问!我认为不去追究别人的隐私,那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做人的起码素养。”文景舌敝唇焦地解释。她觉得他说话还利落,还没有丧失理智,能接受她的劝说。他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人。<o:p></o:p>“去去去,你不想知道是你根本不在乎我!”赵春怀并不用毛巾擦脸。他任泪珠在面颊上流淌。“从前的事我不计较也罢!你怎么可以跟小齐混在一起呢?难道我没有告诉你他是什么样的人么?他是没人搭理的臭狗屎!”<o:p></o:p>“我们吃的菜都是人家给的水源!吃菜时你全然不论,追究起交往来你倒挺认真。”<o:p></o:p>“好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因为那点公家的水你就卖了?贱货!‘一枝出墙的红杏,唤醒了沉睡的春天’,什么意思?我只以为花高价娶了个纯朴善良、通文识理的姑娘,只以为你肚里怀着是赵家的孩子”<o:p></o:p>“闭上你的臭嘴!”文景叫道。出于她丈夫口中的这几句不实之辞、污言秽语给她胸中注满了怒气。她还从来没有让人当成骗子(伪装纯洁的邪恶女人)的经历,怎么在他眼里会是这样呢?一枝出墙的红杏,唤醒了沉睡的春天,好端端一首诗,怎么让他含讥带讽地一念,反变成淫词滥调了呢?文景气得脸色苍白、双唇发抖。简直不知道与他再怎么分辨才好。<o:p></o:p>天渐渐暗了下来。隔壁屋里打开了半导体收音机。“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乐曲好象是给这边对阵的双方鼓劲助威。文景觉得此时的赵春怀已不可理喻,便开了门走出屋外。她的关门声将赵春怀猛地一激,他打开灯扒到窗台上窥探她的去向。怀疑她又去了陆园。面颊上一颗硕大的泪珠还在滚动,放大镜一般照大了他的毛孔。同时,他臆造的幻灯也放大了视觉中文景的缺陷。这一天的所见所闻,给他的生活、他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可怕的根本的改变。<o:p></o:p>陆文景没有去陆园。屋外雨后的清新空气让她清醒了许多,逐渐镇定下来。她觉得自己也有错。易于感情冲动,行事不太检点。走到暗处,路过几个雨后的小水坑时,星星的倒影在其中摇晃。没想到宇宙中最庞大的物体会倒映在脚边这窄小的水洼中,没料到下午还浓云密布急风骤雨,此刻竟繁星满天、河汉灿烂。她憋屈的胸襟突然开阔起来。决定在新的处境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改变一下僵持的现状。然而,究竟该怎么办呢?<o:p></o: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