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 她靠摆摊火了

章节目录 第679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妈,你别这样,不是你的错。”

    他安慰了他妈许久。

    可儿子死了这事,陶母怎么都不愿接受。

    她甚至抓着儿子的手,要跟儿子一起走。

    阴魂只好说:“妈,你要是跟我一起走了,你跟我爸怎么办?”

    他妈跟他爸两人感情特别好,他们结婚二十多年,很少有争吵的时候,他知道哪怕他不在了,他爸跟他妈也能相互搀扶着继续走下去的。

    “你爸——”

    “我知道我爸病了,我这事先别告诉我爸,等我爸身体好点了再说。”阴魂拍拍他妈的背,“妈,能做你儿子,是我这辈子的运气。”

    他笑了一下,“要是咱们母子有缘,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子。”

    陶母抱着儿子又是一阵哭。

    对陶家母子两来说,两个小时过的很快。

    眼看时间要到了,陶家门被敲响。

    外头传来一道清脆的说话声。

    阴魂身形一僵。

    他没想到小涵会现在过来。

    小涵应该还不知道他已经猝死的消息。

    阴魂无措地看向时落。

    对他妈,他能毫无顾忌的安慰,可小涵还没跟他结婚,现在就有了他的孩子,那个未出世的,本来应该有父母疼爱的孩子,他不知该怎么面对。

    “小涵是个好孩子,是我们家没福气。”陶母也很喜欢小涵这孩子。

    “阿姨?”门外,女孩又喊了一句。

    阴魂去开的门。

    女孩见到男朋友先愣了一瞬,而后惊喜地扑上去。

    只是在抱着男朋友的一刹那,她皱眉,抓着男朋友的手,“你手怎么这么冷?”

    不等阴魂说话,女孩又摸上男朋友的脸,“脸怎么也这么冰?是不是病了?”

    阴魂欲言又止地看着女朋友。

    女孩又注意到时落几人,她转而问陶母,有点不好意思,“阿姨,家里来客人了?”

    看着女孩一无所知的懵懂面庞,陶母又忍不住了,她捂着脸哭。

    这是他们的家事,时落朝屈浩跟唐强点了点头,他们打算回避一下。

    “大,大师,我儿子的时间要到了,能不能让他多留一点时间?”陶母恨不得时间就此定格。

    可时间不等人,也不会等阴魂。

    时落摇头拒绝。

    陶母看了眼时间,就只剩下五分钟。

    时落几人出了门,在走廊尽头的窗户口等着。

    不出预料,陶家屋里传出两个女人的哭声。

    屈浩眼睛也有些红。

    “落落,那女孩留下了孩子,那她以后生活会很艰难吧?”屈浩吸了吸鼻子。

    “在女孩眼中,不算艰难。”

    许多时候,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坚强些。

    且这孩子是男朋友留给她的,也是她的念想。

    陶家父母也是明理的善良人,他们将儿子的所有积蓄跟公司的赔偿款全部给了女孩跟她肚子里的孩子。

    半个小时后,陶家的门打开。

    陶母跟小涵不再哭,她们感谢时落让她们能见着儿子跟男朋友最后一面。

    正如时落所说,女孩决定留下孩子。

    她说的很真实,女孩说:“我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后悔,可我要是不要这孩子,我舍不得。”

    时落看着她还未显怀的腹部,说:“留下这个孩子,你不会后悔。”

    这句话安抚了三个人。

    时落掏出一道符箓,递给女孩,“贴身带着。”

    便是孩子的父亲,那也是阴魂,阴气重,对孩子多少有些影响。

    陶母还想让儿子去看一眼他的父亲,时落却不赞同。

    “看了无益。”

    话落,时落看向门外,她说:“阴差已到。”

    屈浩小声问:“落落,阴差怎么都到他家来了?”

    “此人生时死后皆为善,死后若他愿意,可在地府任职,若他不愿,日后投胎亦可生在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

    第468章 人生百态

    说到底,陶母还是怪自己,若不是自己一直要求儿子一定要优秀,儿子也不至于英年早逝。

    是以,儿子死后的事她不会再插手,不管儿子想做官还是直接投胎,她都不再插手。

    阴魂并未多考虑,直接选了在地府做官,官大官小无所谓,他跟女朋友说了,他会在地府等她跟他们的孩子,纵使以后女朋友嫁了人,他也盼着女朋友更幸福。

    生前他无缘见儿子一面,他想在地府等一等,他想见儿子一面。

    当然,以后他爸百年了,他也还想再见他爸一面。

    “儿子,你别担心我跟你爸,我们会好好的,我们一家三口还会见面的。”陶母不想让儿子担心,拼命忍着不哭。

    再不舍,也终有离别时。

    等阴差将阴魂带走,时落几人也道别。

    阴魂走前,还嘱咐他妈,记得给时落报酬。

    时落没客气,收下了。

    陶母跟小涵将时落几人送下楼。

    陶家在小区西前方的第一栋楼上,几人转弯,准备离开时,陶家东侧一栋楼下有几人聚集,正仰头往楼上看。

    时不时还指指点点。

    这小区有些年头了,住在这里的还没搬走的都差不多相互认识了。

    有人就跟陶母说:“陶姐,你记得汪家那老头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