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 倾覆之塔

章节目录 第72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而这时,翠雀就可以非常自然的引出自己执行部部长的身份。

    靠着这个身份,她可以反过来再巩固一下罗素的人设。作为罗素的同事与直属领导的身份,她会与罗素谈恋爱显然是非常合理的……而她对罗素的“私人评价”,自然会成为人们所好奇的点。

    同样的,翠雀隐约提及了她与罗素很早就同居在了一起。却对生活与工作一字不谈。

    那么黛蓝当然也会很好奇。

    这样一个业余记者,就会认为自己“捕捉到了新闻点”,于是她就会脱口询问翠雀“群青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呢”。

    于是翠雀就可以说一些平日里与罗素的生活小细节,通过“广域发糖”这种方式来拉高人们对他们这对情侣的认可度,以此将罗素的女友粉尽可能转化为cp粉。

    而这时,罗素就可以补出一些“人们并不知道的属于翠雀的功绩”。人们就会发现,原来翠雀所做的事也并不逊色于罗素、只是不爱出风头。

    那么黛蓝的思维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引导向“那您怎么现在突然又决定出风头了呢”这样的方向。

    在提问过后,罗素就能将话题引向通神岛。说出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到底有多么艰难,翠雀为什么会担心自己——然后再提出空艇都被通神岛的不法分子击坠。

    这事才刚过去没几天,人们肯定还没忘。若不是梳牙突然整了个大新闻,人们恐怕都还在讨论这事呢。

    而顺着这件事,罗素就可以非常自然的将话题引导向“通神岛上有多么的罪恶”、“通神岛人有多么排外”、“通神岛的规矩有多么难以理解”。开始畅谈他的所见所闻。

    罗素相信,通神岛的罪恶必然能够让幸福岛的居民们感到震惊与不理解——就如同当年的罗素自己一样。他当年也认为幸福岛就是最罪恶的那个……直到他亲自出去看了一眼。

    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罗素与黛蓝的对话中,没有一句是在刻意引导对方发问;而他所回答的所有答案,全部都是诚恳无比的真话。

    自然是一种魅力,而真诚则是一种力量。

    明明罗素正在被采访,可看上去却像是正在回答“观众评论”的脱口秀演员一般。

    他就站在空艇前,讲述着自己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结果明明是为了吃瓜而来的幸福岛居民们,却是听的津津有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前往其他空岛的,他们就算能够离开、基于“空岛之间货币不通用”的基本法则,也多半不在短时间内接触到这种层级的隐秘。

    罗素顺便还提了一嘴林檎小姐,科普了一下太阳岛的基础规则、批判了一下她的导师有多么不道德,居然大量启用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当做未来几乎必然报废的试验品与活广告。

    而在人们对太阳岛的“孩子”产生了怜悯时,罗素铺垫了许久的话题终于能够顺利展开:

    “……但与通神岛相比,太阳岛那些‘强制育种’的孩子们或许还能算是幸运的。”

    “可,可是您不是说……”

    黛蓝顿时有些愕然:“太阳岛在大学里学习的孩子们,仅仅只是因为欠了研究所的钱,就要被迫与不认识的人生下孩子……连生下的孩子都会被卖掉吗?”

    “确实如此。在我看来,这毫无疑问已能够算得上是罪恶与堕落。可与通神岛的邪恶研究相比,太阳岛甚至反而显得具有一份人性的光辉……”

    说到这里,罗素的面色沉痛:“至少他们培育出了优秀的孩子之后,是把他们当做‘未来的优秀学者’来培养。

    “——而在通神岛,他们甚至会将这些孩子作为‘耗材’。”

    “……耗材?”

    “是的,就是在研究中直接被消耗掉——以婴儿的形式。”

    随后,罗素严肃的向观众们科普了通神岛的“合成人研究”。

    “全身的血肉都被剥除,乃至于大脑都被抽出。而意识与神智从躯壳中被提取出来之后,原本的躯体就算能够长大、也只会变得痴呆儿。那当然就要被‘废弃’——可那是活生生的婴孩啊!

    “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处理的这些‘材料’……因为我光是想一下各种可能性,就会感觉到心脏抽痛、就会反胃到想要呕吐。我认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为这种罪恶的研究而愤慨!朋友们,在这里‘愤怒’正是公义之举!”

    黛蓝睁大了双眼,完全被震撼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而罗素还在详细叙述着孩子们所遭受的苦难:“他们都曾是与我们一般无二的血肉之躯,也有自己的父亲与母亲、也都曾怀胎十月而被生下。只是他们的父母或者被人杀害,或者干脆就是贩卖孩童的元凶。

    “而当他们张开眼睛,第一次从大约七八岁的纯粹机械躯壳中醒来之时、他们就已经拥有了成年人所应具有的一切学识与经验。他们最为无忧无虑的‘童真’,宛如虚空。他们的童年被直接从人生中挖掉……而被人残忍挖掉的,却不仅仅只是这一些。

    “这些孩子们,被那些研究员们囚禁在实验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实验室——他们学习的,是我们到了研究生、甚至于博士才会研究的东西。那并非是通过看书,而是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灌入到他们的机械大脑之中。

    “他们就枯坐在那里,如同一个又一个有血肉、有感知的运算中枢。不断计算着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难题,来为研究所提供经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