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3030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刘晋也是仔细的查看,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嗯~”

    “山东是个好地方啊!”

    弘治皇帝直点头, 一直以来北方几省当中最容易出问题是河南和陕西这两省, 河南和陕西最容易出现旱灾, 河南还特别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因为黄河在河南境内都是悬着的,比两侧的田野都要更高,非常容易就决堤,一决堤就会泛滥成灾。

    陕西,因为黄土高原的缘故,极容易出现饥荒,随便来点灾害就要闹起来。

    当然,这是以前的老历史了,现在这两省的人口迁移出去的是最多的,黄土高原这边几乎是迁移光了。

    纵然是出现一些问题,也已经影响不大了。

    河南和陕西最容易出现问题,北直隶和山西则是最容易闹雪灾,一闹雪灾来年就会出现饥荒,也是让人不省心。

    真正比较省心的就是山东了,齐鲁大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仿佛有神明保佑一般, 很少出现旱灾、洪涝或者是雪灾之类的, 也是一直以来大明最为重要的粮仓。

    德州仓就是大明的四大粮仓之一, 设置在山东德州,就是因为山东这边每年缴纳的粮食特别多,在以前可是稳定北方的核心。

    其它地方乱都没有关系,只要山东不乱,山东的粮食能够运出来,其它地方也都可以稳定住,但是如果山东也跟着乱了起来的话,那北方就真的要乱成一锅粥了。

    就在弘治皇帝刘晋讨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的时候,眼前这片麦田的主人开着收割机慢慢悠悠的朝着这边走了过来,被随行的侍卫们给拦了下来。

    弘治皇帝一看也是摆摆手,示意不必太过紧张,还吩咐着太监们准备茶水招待这人。

    “两位先生~”

    高成林看了看眼前这些在自己田野间看来看去的人,再看看如此多的人,还有如此的多的汽车,又摆开了架势之类的,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是笑着向弘治皇帝刘晋行礼道。

    “这片麦田是你的吧?”

    弘治皇帝笑着点头,随即指着眼前的麦田问道。

    “是我的,这一大片的几千亩地都是我家的。”

    高成林点点头说道,他家是地主家庭,这片田地也是世代相传下来的。

    “这样说来,你还是个大地主咯。”

    弘治皇帝看看对方,看对方的穿衣打扮似乎好像还是一个读书人的样子。

    “唉,什么地主啊,那都是老黄历了。”

    高成林一听,顿时就笑着摇摇头说道:“现在即便是家里面有田地,也已经没有人会给你种田了,我家这几千亩地啊,还不是我自己种的。”

    “哦,都是你自己的种的地,我看你似乎好像还是读书人的样子。”

    弘治皇帝一听,又笑着问道。

    “不满先生,我的确是有功名在身,是個秀才。”

    “但时代变了,以前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人给我们家种田,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就再也没有人来给我们种地了。”

    “大家都去城里面打工了,现在去京津地区打工很方便,收入又高,谁还来给地主种地啊。”

    “但是呢,这田地啊是祖上传下来的,我总不能将它给一直荒废着,所以没办法,我也就只能够自己来种了,所以也是买了不少的机器,这不,我就在检修下我的收割机,再过段时间,这麦子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

    高成林无奈的说道。

    耕读传家的时代已经变了。

    以前的时候,靠着几千亩地,他们高家是这周围方圆十里有名有姓的地主之家,家里面的人从来都不用做什么事情,一心读书考功名就可以了。

    但是时代说变就变,慢慢的没人给高家种地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去京津地区打工,或者是选择移民到辽东地区去。

    原本坐着就可以过上悠闲耕读传家的生活,现在却是不得不亲自来耕种田地了。

    几千亩地,不耕种的话就荒废着,太过浪费了,这耕种嘛,自己就真的成了耕读传家了,就需要和农民一样辛辛苦苦的自己种田了。

    好在是地主之家,家里面有积蓄,可以买得起各种各样的机械,这耕种起来倒是可以忙的过来,要是以前的耕种方式,这几千亩地,他累死了也不可能耕种过来。

    耕读传家,估计着也就只剩下耕了,没时间去读书了。

    “你这耕地还有空读书考科举吗?”

    弘治皇帝微微的点头,时代确实是变的很快,这连地主都不得不自己拿起锄头来干活了,老百姓不给你种地了,纵然是有千亩良田又如何,还不是要自己来耕种了。

    “时间自然是没办法和以前相比的,这不,我都已经三十多了,连个举人都还考不上。”

    高成林无奈的摇摇头。

    一个人耕种几千亩田地,尽管有机械的帮助,但依然还是很忙的,读书的时间自然是少了很多、很多。

    “五十少进士,三十也不晚嘛。”

    弘治皇帝看看身边的刘晋,别人三十多都已经是内阁首辅了,你这连个举人都还没有考上,这个差距就有点远了。

    “现在种地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随即,弘治皇帝又问道。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虽然大明连年增产,粮食年年大丰收,但弘治皇帝对农业依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他太清楚粮食的重要性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