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302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当初张彩让刘晋放到了北冰府这边与北极熊为伴,到现在都还在哪里,据说现在已经得了严重的风寒病,每到降温的时候就会咳嗦的要死,同时冷的骨头酸痛。

    这個沈淮,放在以前刘晋绝对是要整死他的,扣这样的大帽子给自己,图谋不轨都敢乱说,这尼玛,绝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死敌了。

    但现在嘛,刘晋是内阁首辅,要有内阁首辅的样子,这种睚眦必报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太明显了,会让人抓着把柄不放的。

    现在盯着刘晋的眼睛太多、太多了,很多人其实都在等着自己犯错呢, 都在等着自己出错了, 然后想办法将自己给弄倒呢。

    弘治皇帝也是时刻在关注着自己, 对自己信任是不加,但也是在时刻注意着自己当了内阁首辅之后有没有得意忘形、有没有结党营私之类的。

    每一个皇帝都讨厌手下的人结党营私,当然不仅仅是皇帝,每一个老板都是如此,也是讨厌得意忘形之人。

    人得意忘形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巨大的错误,在官场上一旦出错,走错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

    留着这个沈淮对他不予理睬,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大肚,自己宰相肚里能乘船,有容人之心,这可以给天下人看。

    另外一个方面,有人攻讦、弹劾自己,这是好事情,这可以让天子更加放心,说明朝堂之上并不是铁板一块,并不是都听自己的话,这样天子才可以对自己更放心。

    当然了,刘晋也是有自己的打算,这个弹劾自己的沈淮,自己迟早也是要收拾他的,但还不是现在。

    他弹劾自己,自己将来也是可以接着他的弹劾来顺利的从朝堂之上退下来,等自己不想干了,到时候就收拾了这个沈淮再直接回乡颐养天年去。

    所以这也意味着自己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内都要忍让着这个沈淮了。

    刘晋这边没有理会这个沈淮,但是这个沈淮却有种不依不挠的驾驶,接下来的时候,隔三差五的就会上书弹劾刘晋。

    有时候是盯着刘晋的一两个点来弹劾,有些时候则是又犹如疯狂一般的乱扣帽子,什么都给刘晋扣上。

    刘晋对他依然漠不关心,也毫不在意的态度,倒是朝中的诸多大臣对此愤愤不平,纷纷替刘晋辩解,更有激进的官员也是反过来攻击弹劾这个沈淮。

    到后面弹劾的次数多了,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很不爽了。

    御史言官是有弹劾百官的权力,风言奏事,也就是听到风声就可以随便弹劾,根本无需任何的真凭实据,而且还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

    甚至于不仅仅是朝中诸公,连带皇帝本人都在御史言官们的监察之列,什么皇帝你不能天天宠信妃子要注意身体,什么皇帝你不能只喜欢一个妃子,要雨露均沾,什么皇帝你不能一顿吃太多个菜,要勤俭节约什么的。

    很多时候,这些御史言官都恨不得吐皇帝一脸的唾沫,这样才显得自己是正直之臣。

    故而御史言官往往成为了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朝廷之上的大佬彼此互相掐架的时候都会让手下的御史言官之类互相弹劾对方。

    反正是可以风言奏事,反正也是不用负什么责任之类的,这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级别和官职都很小,但很多时候,天子和朝中的重要大臣都会怕这些御史言官。

    他们就是搅屎棍,关键还是合理合法的搅屎棍,天子很多时候都拿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这弹劾一两次也就算了,弹劾来弹劾去的,弘治皇帝也是看多了,那个大臣没被人弹劾过?

    以前的刘健、李东阳、谢迁,那也都是被人弹劾着过来的,现在的刘晋、佀钟、王守仁那也是如此。

    像王守仁,现在还市场被人弹劾说是什么苛捐杂税太多了,民不聊生什么的,其实都是一些想要减税,不交税的人在背后搞的鬼,弘治皇帝心里面门清的很。

    放在以前,多少还是信一些的,觉得自己这里减税了,或者是不征税了,下面的百姓生活就能够更好一些。

    结果狗屁,自己这里下倾盆大雨到了百姓这里的时候都可能一滴都没有,中间那是贪官污吏之类的,能够把什么都给吃的干干净净。

    这税也是一样,自己征税了还可以以国家的形式去做一些大事,比如开疆拓土、移民、搞基建之类的,这些才能够真正惠及老百姓。

    你要是不征税,国家没钱,结果便宜的还不是那些士绅豪强、商人之类的,他们该剥削老百姓的一样继续剥削,而国家却是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所以啊,弘治皇帝对于这些御史言官之类的也没有什么好感,他们不过是一群乱咬人的狗吧了。

    真要是信了他们的,这朝廷还不知道要多乱呢。

    今天可以弹劾刘晋,把刘晋弄倒了,明天也可以弹劾佀钟、王守仁,把他们弄倒下,到时候这换来换去的。

    谁来替自己干活?

    谁来替自己治理这大明的江山?

    换一些尸位素餐、只会溜须拍马又或者是只会讨好文官、讨好士绅商人的官员上来吗?

    弘治皇帝可不是刚刚登基的那个年轻天子了,都已经弘治二十八年了,他已经看过太多、太多的东西了,也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这沈淮如此的胡乱弹劾刘晋,这帽子乱扣,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都看不下去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