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870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通过观看这些图案就能够知道这船是隶属于哪一家商行,或者是隶属于哪一个家族,旗帜和图案本来在大明其实并不流行,自古以来大家习惯性的都是以姓氏来进行区分的。

    比如自古以来大军行军打仗,基本上都会将主将的姓秀一个大旗帜出来,行军打仗的时候,一看到这个就知道是谁的军队。

    但是现在伴随着海外殖民活动以及海洋贸易、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大商行、家族、工厂等等为了区分开来,当然也有后世那种竖立商标的意思在里面。

    故而各大商行、家族、工厂等等大多数都会制作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图案出来,或是贴在自己的商品上面,又或者是悬挂在自己的船只、商行等等上面,这样方便区分,方便辨认。

    这其中出海的海船自然是最早使用这些图案的,因为在大海之上,船只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靠旗语来完成。

    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在船的桅杆上面悬挂一种独属于自己的图案出来。

    这样的一种旗帜也是很快就在大明流行起来,出海的船只会悬挂旗帜,表明自己隶属于那个商行,隶属于那个家族等等。

    这其实就有点相当于后世的商标了,看到这个商标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某某工厂生产的布匹,某某商行的船只。

    童源以前在大明的时候还真没有太过注意这些东西,来到这斯里兰卡的西洋港之后,这一看才发现了这一点。

    仔细的看看这些图案,有的是非常简单的写了一些字,比如清河崔氏、太原李氏这样的,一看就知道是某个地方的大家族。

    还有一些则是使用特殊图案,比如有些专门做甘蔗生意的商行,上面就绣一根甘蔗,再配上一些小字,比如南洋瓜州糖业之类的。

    此外,还有一些使用特殊几何图案的,比如现在闻名天下的天津远洋贸易商行,他们使用的图案就是一个圆圈里面有一个三角形。

    非常简单又非常容易辨认,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津远洋贸易行的船只,此外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也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样的标致,使用简单的集合图形。

    除了各种各样独一无二的图案之外,这些旗帜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赤橙黄绿青蓝紫,都尽可能的来显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身份。

    “有意思~”

    童源顿时就笑了起来。

    他去银山县这边当过知县,银山县是倭国割让给大明的一个地方,位于倭国本州岛上面,自然而然也是和倭国各个方面都有着接触,对倭国的情况也是比较了解。

    倭国各地的大明也是非常流行使用各种各样的族徽,每一个大名都有着自己的族徽,甚至于连武士阶层,只要是有自己姓氏的武士都会设计一款独属于自己家族的族徽出来。

    现在大明这边也是差不多了,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大商行、大工厂等等,都会设计自己的标致出来。

    这种风气的兴起,主要是还是因为海洋贸易、海洋殖民以及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做带来的,各个家族、商行等等,为了更好的让自己和其它商行、家族等区分开来,开始设计一些特殊的图案贴在自己的商品上面。

    这其实也算是资本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因为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人太多了,而不同的人、不同的商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一些优质的商行和家族,为了自己的产品鹤立鸡群,自然是要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

    “请问是童源童大人吗?”

    就在童源饶有兴趣的观看西洋港内船只上面各种各样的旗帜的时候,有人来到童源的身边非常恭敬的问道。

    “正是在下,请问阁下是?”

    童源一听,连忙回过神来,仔细的打量了对方一番。

    对方身上穿着的衣服看起来也像是官府,但和大明这边的又有所不同,大明的官服基本上都是绯红色的衣服,衣服上面绣上飞禽,像童源是从五品的官员,他的官府上面绣着的是白鹇。

    至于他的老师,大明吏部尚书正儿八经的正二品官员,官服的颜色是绯红色,上面绣着都是锦鸡。

    正所谓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说的就是大明官员官服上面所绣的图案。

    但是眼前这人所穿的衣服,也是和大明官服差不多的样式,但上面所绣的图案却是和大明这边的不一样,衣服上面所绣的赫然是一只大老虎。

    除了官服上面所绣的图案之外,连帽子也是有点不同,帽子两边的两翅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和大明的官帽差不多。

    “在下李士实,现在是宁国的右丞相,我们宁王听闻童大人前来西洋,故而派往提前就来这里迎接。”

    李士实笑着回道。

    “原来是李丞相!”

    童源一听,顿时就微微再次仔细的大量了对方,笑着回礼道。

    嗯,大明的读书人是存在鄙视链的。

    比如在科举上面,南方的考生会鄙视北方的考生,而北方的考生现在又会鄙视东榜的考生。

    除此之外,现在的大明读书人,在大明当官的会鄙视去海外殖民地、藩国当官的读书人,因为去海外藩国读书的这些读书人大多数是在大明这边连科举都考不上的。

    比如眼前这位宁国的右丞相李士实李丞相,他以前仅仅只是大明江西的一个落魄秀才,郁郁不得志,投了宁王麾下,跟着宁王除了海,建了藩国,这才当上了宁国的右丞相。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