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367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晋哥儿,有来自京城的书信!”

    就在刘晋思索的时候,刘晋贴身的虎子拿着几封信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说道。

    “嗯!”

    刘晋点点头,拿起来看了看。

    有英国公张懋写给自己的,有自己大舅子徐光祚写的,有家里面两个娇妻写来的,迅速的拆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哼!”

    “这个王鏊还真是酸臭腐儒一个,我好心办学,为了让更多人可以读书识字,但是到他这里却是变成祸国殃民之举。”

    “国将不国,江山动荡、社稷飘摇,还民不聊生!”

    很快,刘晋顿时就忍不住怒了起来。

    看到张懋和徐光祚写给自己的信,都是讲了王鏊大肆攻击自己所办学校的事情。

    这让刘晋非常的恼火。

    早就知道在大明有那么一些酸臭腐儒,什么本事没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就只会阻碍别人做事,阻碍别人说好事。

    自己办学校,教书育人这样的事情都能够被攻击到这样的地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愤怒过后,刘晋又迅速的冷静下来,仔细的思索整件事情。

    事情并没有表面如此简单。

    虽然仅仅只是说学校的事情,但上升到如此高度,这摆明了是在向自己开炮。

    “看来我这是人红是非多啊。”

    刘晋笑了笑,接着想了想也是迅速的开始提笔疾书起来。

    ……

    京城这边,本来科举考试是非常隆重的大事,整个京城都笼罩在科举考试时的热闹和喜庆之中,每一天,大家都在讨论着某某才子如何、如何才华横溢,写出了什么、什么样的传世佳作。

    又或者是讨论着某某大户人家的小姐和某个才子好上了,芳心暗许,就等着金榜题名之后洞房花烛。

    总之每一天,京城的老少爷们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才子佳人总是最能吸引人。

    不过这几天,朝廷也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吏部尚书王鏊主动上弘治皇帝这边请辞,说自己年事已高,乞求回去颐养天年,而弘治皇帝这边也是一下子就答应下来。

    本来,这大臣乞求回乡颐养天年是常见的事情,每年都有,有些大臣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都会选择早早的回自己家乡,好好的度过自己的余光。

    所以这王鏊乞求回家颐养天年,似乎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但京城的老少爷们可都是消息灵通之辈,皇帝昨天跟那个妃子睡觉的事情第二天京城上下都会知道,更别说这王鏊为什么会请辞了。

    王鏊才五十出头,身体由很好,远没有到年事已高之说,这好好的上书请辞本就不正常,而且有心人仔细的研究一二就会发现,这其中恐怕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要知道一般来说,大臣乞求回乡颐养天年,皇帝都是会先不许,以表示自己舍不得你,你是我的肱骨大臣,皇帝少不了你,也算是给大臣面子。

    接着大臣如果真的想要回家乡的话,你就要再上书给皇帝,皇帝再不许,你再上书,如此三遍之后,皇帝看你确实是想要回家乡养老就会恩准你回乡养老。

    一般这个时候皇帝还会给你加升一级,比如从三品升为正三品,再给上一些赏赐,以此恩宠,让你风风光光的回家乡养老。

    可是这一次,王鏊这样的六部尚书请辞,弘治皇帝不仅仅没有再三的不许,直接就同意了,而且对王鏊也是没有任何的赏赐,显得极其的冷漠,这其中就大有学问了。

    细心的人仔细的研究,再加上京城这边的消息都很灵通,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这王鏊并不是自己想要回家养老,而是被弘治皇帝下令回家养老的。

    而事情很简单,就是因为刘晋所办新式学校的事情上,王鏊让弘治皇帝龙颜大怒,以至于连这最后的体面都丢了。

    然后事情很快也是被传了出来。

    原来是因为王鏊这边攻击刘晋所办新式学校,说这些新式学校不尊儒重道,因为四书五经的内容非常少,所以他就攻击这些学校,要求弘治皇帝下令禁止这些学校的开办,甚至于还说这些学校的开办会祸国殃民,长此以往会导致大明民不聊生、国将不过云云的。

    消息一传开,顿时整个京城都炸了。

    文人才子的事情一下子就不香了,科举考试,状元郎的事情大家都不关心了,一下子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件事情上面来。

    有儒家的酸臭腐儒开始为王鏊发声,支持王鏊的言论,认为这些新式学校不重视四书五经的教学,反而重视旁门左道,这是本末倒置,必然会导致大明江山动荡,社稷飘摇。

    所以他们也是纷纷的上书请愿,为王鏊鸣冤叫屈。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儒治国,故此才有了汉唐盛世,大明能够有今天,那也是因为尊儒重道,以仁义礼智信治国,故此才有了如今四海升平、国富民强。

    刘晋所办新式学校,不重视儒家教育,反而重视旁门左道,长此以往,的确会本末倒置,导致江山社稷动荡,动摇华夏千年之根基。

    朝堂之上有御史言官翰林纷纷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书,支持王鏊之言论,请求弘治皇帝下令禁止新式学校的开办。

    有人腐臭,但也有人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