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68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另外产量上面,请大家放心,我们的产量非常大,大家要多少就有多少。”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价格,我们琉球糖的价格绝对是市场上最低的价格,红糖目前我们的售价是五百文一斤,在未来,这个价格还将会不断的降低,三百文一斤,两百文一斤,甚至于降到一百文一斤也是有可能的。”

    李远山的声音非常洪亮,清晰的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面。

    听到李远山的话,众人的脸色微微一变,这个价格竟然还要降,你还让不让大家活了?

    这要是真降低到两三百文钱一斤,那这个糖还有钱赚?

    这是在场这些人脑海中的想法。

    糖产量极其的稀少,价格非常昂贵。

    这价格降到如此之低,根本就没有任何钱赚嘛。

    “大家肯定会以为,这个价格降低到一百文一斤还会有钱赚吗?”

    “我想告诉大家的时候,当然有钱赚,而且会赚的更多。”

    “现在我们整个大明一年的糖产量都不到百万斤,能够吃的起糖的也都是真正的有钱人。”

    “可是如果,我们的产量一年能够达到几千万斤,甚至于上亿斤,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大明的所有人都吃上糖。”

    “甚至于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将我们大明的糖卖到倭国、朝鲜去,如果有人能够将这个糖运到欧洲去,这糖价比黄金,只有真正的贵族才能够吃得起糖。”

    李远山开始给大家描绘食堂产业的未来美好场景。

    他这样做自然也是经过了刘晋的吩咐和交代,此时刘晋就在楼上,陪着朱厚照、张懋、徐光祚,一边聊天,也是一边准备数银子。

    糖这个买卖大有可为,不过刘晋显然是并不打算一直来做这个生意,天下的银子是赚不完的,刘晋麾下诸多的产业,每年赚的银子都是以千万来计算。

    刘晋真正的打算是想以糖来推动琉球的开发。

    要让这些食糖商人看到利润,看到琉球是一个宝地,刘晋仅仅只是在琉球这里建了一个城,开垦了一些荒地就能够生产出如此多的食糖出来。

    刘晋可以做,那么其他人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去做。

    他们也同样可以去琉球这边建城,去琉球这边开垦土地,种植甘蔗熬制蔗糖。

    用利益去驱动人,这一直以来都是刘晋在做的事情。

    听到李远山的话,众人也是忍不住微微吸口气,有些人甚至于眼睛微微泛红。

    刘晋所描绘的世界,通过大明早报一期又一期的不断刊登,大家也都知道,这糖在欧洲价比黄金,那就一定是价比黄金。

    如果能够运一船糖去欧洲的话,那岂不是发了?

    众人的脑海中都忍不住如此想道。

    “李先生,你们琉球城这里的糖真的可以有如此高的产量?”

    有人就忍不住站出来问道。

    “那是当然,这还仅仅只是今年,到了明年,我们在琉球这里可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出来,到时候种植的甘蔗就更多,熬出来的糖就更多了。”

    李远山郑重的点点头。

    “大家可能对琉球这个地方不太了解,我今年在琉球城差不多待了一年的时间,我给大家讲一讲琉球的情况。”

    “琉球离福建很近,很近,隔海相望,坐船的话,一天的时间都不用就可以从福建抵达琉球。”

    “琉球这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适合甘蔗的种植,可以一年两熟,除了甘蔗之外,琉球这里还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于三熟。”

    “琉球的土地非常的肥沃,又都是无主的土地,谁开垦就归谁,我们刘公子也是已经斥巨资在琉球北边淡水河这里建立了琉球城。”

    “如果大家想去琉球这里投资的话,可以直接先去琉球城这里,有些东西,我说的再多,其实也不如大家去看一看,现在天津这边也是定期有船专门往返琉球和天津,大家可以派人去看看,考察一下。”

    李远山说的时候非常的自信,说实话,他自己都喜欢上了琉球这里,也准备举家迁移到琉球。

    听到李远山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只要和刘晋扯上关系的事情,他们都很信服,因为至今以来,刘晋就没有骗过大家。

    黄金洲遍地是黄金,现在每一个人都相信这一点,更别说相信琉球是一个宝地了。

    至于是真是假,正如李远山所说的,大家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产量大家可以尽管放心,大家以后只会头痛这糖卖不出去,而不用担心糖不够。”

    “其实我真的建议大家去琉球这边看看,真的非常不错。”

    “现在我们京津地区这里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但是在琉球这里,却是非常的温暖,我们琉球城这里不仅仅种甘蔗,而且也种植了很多的蔬菜,过段时间就可以大规模的运到京津地区这里卖。”

    李远山牢记了刘晋的话,不断的宣传琉球,给琉球这里打广告。

    事实上,此时不单单是李远山这里在宣传琉球。

    大明早报也是在刘晋的授意下,用大幅度的篇幅报道琉球糖。

    此时,京城的大街小巷,京城的老少爷们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最新一期的大明早报。

    看报现在也是已经成为京津地区老少爷们生活的一部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