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646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当然这些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怕文官集团失去军权,这弘治皇帝今天可以收回兵权,明天就还可以收回更多的权力。

    同样的一旦改军制,这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武将勋贵集团必然死灰复燃,从此以后这大明就不再是他们这些文官们说了算。

    这才是他们这些文官集团反对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其实还是利益阶层决定了各自的立场。

    “祖制?”

    弘治皇帝冷冷的看了看董御史,接着冷笑说道:“朕历史学的并不是很好,麻烦爱卿你给朕说说,在太祖、成祖时期,这军制又是如何的?”

    “陛下,太祖、成祖时期的军制和现在并无二致,现有的军制正是太祖陛下定下的,是大明千秋万代的根基啊。”

    董御史一听,想了想说道。

    “并无二致?”

    弘治皇帝笑了,总算是看到这些文官集团无耻的地方了。

    你竟然跟我说并无二致,老祖宗朱元璋调兵遣将需要经过你们这些文官集团同意?

    听到弘治皇帝的反问,再看看弘治皇帝冷冷的眼神,董御史顿时身上冒出了冷汗,这才想起来这段时间已经有几千人掉了脑袋。

    想到这里,顿时就觉得自己脖子一寒,接着一下子就犹如泄气的气球一般。

    谁都怕死,他也一样。

    至于说青史留名,直谏而死,这也要看情况的,遇到好脾气的皇帝,比如以前的弘治皇帝,大家都是很乐于喷弘治皇帝一脸唾沫的。

    但,现在的弘治皇帝,这摆明了要收回军权,如果和弘治皇帝硬刚的话,这死了都可能会白死,弘治皇帝已经杀了几千人,估计也不会在乎再多杀自己一个。

    想清楚了这些,再看看朝中那些重要的大臣,每一个人都非常聪明的和刘健、李东阳他们一样,纵然是心里面有一千个不同意、不支持,但至少不会和自己一样傻乎乎站出来反对,甚至于聪明的还会表示支持。

    董御史一下子就明白了,接着无奈的叹口气,说到底这大明还是他们老朱家的。

    整个大殿一片沉默,聪明人很多,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表示支持弘治皇帝进行改制,觉得弘治皇帝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至于头铁的傻瓜,面对如此大势,也是无能为力,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拦弘治皇帝收回军权。

    “既然,大家都表示支持的话,那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了,刘健、李东阳、张懋你们三个尽管拿出一个改制的方案出来。”

    弘治皇帝很是满意这个结果,尽管有人反对,但大部分都是聪明人,所以最后他也将改制的事情交给刘健、李东阳、张懋三人来办,也算是给文官集团留点面子。

    第434章 军制改革

    刘晋的府上,刘晋正在悠闲的喝着茶,看着最新的大明早报。

    跟着朱厚照出去一趟,差不多足足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都已经到了弘治十二年的十月了。

    出去一个月,跟着朱厚照跑遍了大明的边镇,也走访了很多的卫所,对整个大明军队的情况也算是摸的清清楚楚。

    烂到根里面来形容也不为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从最高层面来说是不重视,甚至于是刻意打压,因为是文官集团掌权,文官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打压武将勋贵,自然而然的在军队建设方面,那也是不断的打压。

    从军费开支,装备更新、军队训练、军需保障等等诸多方面进行打压,军费开支方面那是能省就省,能克扣就克扣,能挪用就挪用。

    装备更新基本没有,很多边军所使用的铠甲武器甚至于还有几十年前的,隔几年发放下来的武器装备质量差到让人不忍直视。

    以火炮来说,户部发放下去的火炮甚至于只能够用五成火药开几炮,多来几炮或者是火药多一点,立即就会炸膛,以至于炮兵甚至于宁可拿着刀上阵厮杀也不愿意开炮,怕被炸死。

    至于军队训练,那更是扯淡了,十天半个月能够操练一次就算不错了,这还是边军,经常需要和草原鞑子作战的部队。

    至于军户,那就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农民了,自然就没有操练一说了。

    军需保证,弘治五年以前还有纳粮开中来保证,想要盐就必须要运粮给边军,从而保证了边军用粮的需求。

    但是弘治五年之后,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之后,盐商只需要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接着朝廷再将银子用来购买粮食给边军。

    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少的差别,但因为是文官集团掌权,本身来说就在不断的打压武将勋贵集团,不断缩减军费开支。

    以前至少吃饱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朝廷拨的银子越来越少,这购买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少。

    更重要是这粮食掌握在粮商的手中,你要买粮还要看粮商的颜色,价格是粮商说了算,所以往往粮商和上面的统帅勾结,银子没少花,买回来的粮食却是质量越来越差,慢慢的大家连饭都吃不饱。

    现在还是弘治朝,到了明朝晚期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最终也是拖垮了整个明朝的财政。

    粮食还仅仅只是军需开支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当兵吃粮都吃不饱的话,可想而知其它各个方面的军需能够得到什么保证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