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61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弘治皇帝似乎感受到了刘晋的目光,看了看刘晋,再看看外面天空之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笑了笑说道:“时间不早了,我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不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这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我们后面再多多联络。”

    “好,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今日能够有幸认识朱先生和刘公子,实在是三生有幸,恨不能和两位秉烛夜谈。”

    杜明恩对着弘治皇帝拱拱手,略带遗憾的说道。

    “以后肯定还会有很多机会的。”

    弘治皇帝笑了笑点点头。

    三人互相道别,弘治皇帝、杜明恩先后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望月楼,至于刘晋并没有急着走,自己还有三个便宜徒弟正在一旁耐心的等待。

    “恩师~”

    见刘晋的目光看向自己,黄锦泉、童源、林书鸿三人连忙恭敬的来到刘晋的身边,齐声说道。

    整个下午,他们三个都站在刘晋的身边,仔细的听着刘晋和弘治皇帝、杜明恩之间的交谈,对刘晋渊博的知识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刘晋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世界上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样。

    “坐吧,让你们三个站了一下午,实在是不好意思。”

    刘晋笑了笑示意三人坐下来慢慢聊。

    “没事,能够聆听恩师的真言妙语,这是我们的造化。”

    林书鸿连连摇头说道。

    “什么真言妙语,我和你们一样也不过是一个秀才,连功名都还没有考上,说不定明年的秋闱,你们三人都高中了,我这个当师父可能就要落榜了。”

    刘晋苦笑着摇摇头,不愿意收他们三个当徒弟,刘晋也是有自己考虑的,明年秋闱师徒四人一起参加考试,到时候如果能够一起高中的话,那自然是一段佳话。

    可是如果徒弟三个都高中,唯独自己这个师父落榜的话,那就会成为笑话了。

    “恩师博学多才,明年的秋闱必然能够高中。”

    童源似乎对刘晋很有信心。

    “到时候就知道了。”

    刘晋笑了笑没有再说这件事情了,接着想了想又说道:“你们拜我为师,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教你们的。”

    “不,恩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们一辈子恐怕都无法学到恩师的一点皮毛,等回头我安顿好家里的一切,我就来跟随恩师努力学习。”

    黄锦泉似乎已经有所决断,很是果决的说道。

    “我也是,我今天就写信回家,以后就跟随恩师学习。”

    林书鸿想了想也是下定决定说道。

    “我也一样,回去就写信回家,以后紧随恩师左右。”

    童源一看两人这架势,也是赶紧表态。

    “你们大可不必如此,跟着我也未必能够学到什么,更何况你们还要考功名,将来还要上报君王,下治黎民。”

    刘晋看了看三人,这三个人似乎是认真的,看样子以后家里面是要多三张嘴了,自然是赶紧连连摇头拒绝。

    “恩师,正是因为我们将来还要考功名,还要上报君王,下治黎民百姓,所以我们才需要跟随恩师学到更多的知识。”

    “否则上不能为君王分忧解难,下不能为黎民百姓谋福祉,反而尸位素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我想恩师肯定也是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

    黄锦泉铁了心要跟在刘晋身边,刘晋根本就说不过他。

    林书鸿、童源两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意志同样非常的坚定,一副从此以后我就跟定你了的样子。

    刘晋看了看三人,很是无奈。

    “既然你们三个想要跟在我身边,那就随你们吧,我们也正好可以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45章 三阁老

    大明的京师很大,居住着上百万的庞大人口,在这个时代来说,放眼全球,它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但是京师虽大,消息传递起来的时候却是显得很小,就在当天,望月楼这里发生的一切以极其可怕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师。

    一时之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的老百姓,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刘晋所讲的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等等,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大门,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来自大明之外的诱人气息。

    内阁大学士刘健的府邸内,谢迁、李东阳两位阁老也是应邀来到了刘健的府上,三人围着火炉,一边喝茶也是一边围绕着刘晋所说的内容聊个不停。

    “这个刘晋我已经让人查清楚了,他是北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人,是一名秀才,这一次过来京师也是应邀过来参加秋冬诗会的。”

    “他幼年丧父,靠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养大,读书刻苦,少年早慧,年纪轻轻,十七岁就已经考到了秀才的功名,在北方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李东阳喝口茶缓缓的将自己调查的内容说了出来,说到十七岁就考到秀才的时候也是看了看刘健。

    李东阳和谢迁都是南方人,而且也都是考霸当中的考霸,谢迁是考霸之乡浙江人,成化十一年的状元,李东阳也不差,他是天顺六年二甲第一,要知道一甲只有三人,也就说他是考了第四名,妥妥的考霸一名。

    三人当中也只有刘健是北方人,而且当年科举也是勉勉强强的位列二甲,所以说到这事的时候,他也是加了一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