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封神之桑榆非晚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一章 京城多锦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京城多锦绣,却不见得特别繁华,相对于几个大郡府邸,地标建筑也少了些巍峨气势。

    无忧国五山四水一平原,唯一的一份平原,大多被京城占据,可能这片平原才是不危山藏书中记载的无忧小镇吧。

    李西山看书不认真,记不清了。但就大体位置来说,应该是了。

    锦绣京城,指的都是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琢磨出的说法。

    京城人多,倒是真的,街道和住宅有些拥挤。

    读书人在京城最不值钱,读书人却最向往京城,也最渴望在京城留下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学问够高,就会渐渐接触这些东西。

    其实,不接触这些东西,读书人也是按这个路子做的。

    历史上好像有个做了皇帝的泥腿子,也是这么做的,而且真的做出了点治国平天下的样子,殊为难得。

    不过,做皇帝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个说法,等到知道有这么个说法之后,反而不承认自己之前不知道了。

    更真实的真相,其实还是读书人长的心眼,治国平天下,不是谁都有那份野心,但说前面那些东西,不读书就没有做吗?

    想出来的,可谓一朝得道,但是说出来,就只是为求名得名。

    圣人不说,只是圣人无名罢了。

    先不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做得怎么样,治国、平天下,有比京城更合适的地方?

    读书人要眼界高、要心气高,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书没有白读,如何才能证明自己都学好了、做到了、已经站在了先贤的肩膀上了?

    不用多说,治国平天下就行了。

    既然都站在先贤肩膀上了,好意思不去治国平天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利字当头,读书人是把利字放在后面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人,首要闻达。

    闻达又分多种,其中最厉害的当属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于诸侯,恰恰最先闻达于诸侯。

    当然,为不为诸侯所用,又是另一回事。

    最最最最厉害的,还能选择为哪位诸侯所用,甚至利用王侯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数读书人,能有所依附就不错了,所以一开始感激涕零者多,长此以往,鞠躬尽瘁者,反而极少。

    李西山和杨见山走得万分辛苦,尤其李西山,真的忍不住就要给前面的读书人支个招,这样下去,真的没有前途——花再多的钱,也不行啊。

    读书人家里真是个有钱的,就这个花钱法,看样子已经持续不短的时间了,家里有矿啊,金山银山那种。

    读书人学有所成,金榜题名后,却被人晾在一边了。

    听说是暂时官位不缺,先留在京城做个候补云云。

    考完试,一两年间,读书人是顶高兴的,毕竟是二甲进士出身,名次还是靠前的。

    一甲进士及第,肯定是直接进入朝廷供职,运气好的陪在天子身边,运气差一些,也能得个京官。

    三甲同进士出身去往地方补缺。

    二甲进士出身可以直接去地方赴任,也可以留在京城补缺。

    无忧国全国只有一种考试,就是进京殿试。

    京城每十年举行一次考试,无忧国读书人其实挺多的,敢进京考试的百不存一。都说是读书人书读多了,容易胆气不足骨头软。

    据说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连续十次考试,人数都超过了三百人,不过现在考试的人数差不多只有那时的一半了。

    明明读书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做官,别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令人向往的事情,似乎越往后越是如此。那为什么现在参加殿试的人反而不多了?

    无忧国京城殿试,考试之后,当场阅卷,阅卷之人包括参加考试的每一位考生。

    考试结束时间到后,停墨笔后把试卷写有姓名的地方用粘纸封住,换用朱笔,先给自己的试卷背面画圈或者打个叉号。

    之后开始互相传递试卷并仔细阅读,在觉得答卷满意的试卷背面画一个圆圈,在觉得不满意的试卷后面画一个叉号。

    一个圆圈都没有得到的试卷首先被揭开粘纸,读出姓名,意味着本次考试名落孙山,十年苦读,付与东流水。

    当然,倒是不影响下次再考。

    一般情况下,每次考试落第的读书人都有,只分多少罢了,觉得自己答得不好的,大有人在,就毫不犹豫给自己打一个叉号。

    落第读书人却不能马上离开,还要等最后的公主观赏。

    然后再公布得到圆圈最多的两人,却不排定顺序,这两人是铁定要进朝廷当值,直接留在天子身边还是给个京城官职,至于以后离天子远近,就看之后本事了。

    然后就好办了,依据圆圈多寡排定顺序,分出二甲、三甲。圆圈数相同的,由出题考官排定先后。

    就在这之后,众人就开始看脸。不论长相如何,都要平视前方站好,让等候多时的公主殿下进殿观赏,等到一一筛选,公主殿下仍然犹豫不决的,还要原地转几圈,或者出列之后,跑跳几步。

    公主殿下牵手之人,直接定为本次考试的探花郎,也就是做了全国第三的壮举,不管公主殿下是否貌美,也足可傲视群雄。

    毕竟无忧国有女子读书,却还没有女子考中进士的先例,长此以往,连女子参加考试的现象也消失了。

    公主观赏放在最后,牵手之人定为探花郎,却是最先确定的。

    若探花郎是落第读书人,则二甲三甲排名不动,一甲及第两人由出题考官分别定为状元、榜眼,落第考试人一步登天变成探花郎,惊喜自不用说。

    但是若只凭长相皮囊,没有真才实学想混个探花郎,那就危险了。

    传言很久以前有一位三甲同进士出身探花郎,三年内,没能作出一首诗讨好公主殿下,被公主殿下活活打死了。

    天子气得不轻,直接下旨翻阅那一届所有考试人答卷,有两个确实没有多少真材实料的,直接派人寻找,找到人后,当场砍掉了脑袋,虽然那两人都是落第之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