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伐天下志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八章 军制改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因为周复生的到来,朝堂也跟着热闹起来。在大殿上,君臣皆已习惯这种热闹。

    “皇上,现在我大宋内事逐渐走上正轨,国库慢慢充盈。然兵备松散,众将士苦守在前线,不但军响少,连应有的尊重也得不到。臣认为必须要改变现状,改革军制。否则一旦再起战火,恐无能用兵将。”

    周复生提出军制改革,众官员一点不意外。他在二十天前就给那些百姓宣布过,要不是这几天太忙,早就有人拿此说事。

    毕竟这事干系太大,周复生说完,不少人小声议论起来。万松走出来,还未开口就朝赵扩跪下:

    “皇上,千万不可乱动军制,祖上的规定岂能更改?天下难得清静十几年,要是动军制,势必会打破这个平稳。百姓将会重陷水深火热之中,我大宋才得到的安宁又会失去。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万大人说得是,”一个矮胖的老者走出来,同样朝赵扩跪下,涨红着脸大喊:

    “现在国库才有余钱,岂能浪费在军制上?我军守土已有余,要是改革不成,惹起战火,我等皆会成为大宋千古罪人。皇上,周复生的禀性如何,大家都深知。他做事根本不计后果,绝不能让他胡来。”

    老者说完,又有十几个官员站出来反对,几乎全是保守派。场面完全颠倒过来,韩派一些官员对望一眼,沈继祖出列:

    “皇上,周大人说得不错,改革军制势在必行。现在我大宋虽不富裕,只要方法得当,并不会花太多的银子。此事以前韩相就提出过,当时反对的人太多,内政未稳,只能暂时作罢。现在各方面皆已稳定,正是军制改革之时。”

    赵扩在上面憋了一肚子火,周复生昨天进宫给他说过此事,他已经被周复生那张无敌的嘴说通,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官员反对,更多官员作壁上观。他看了眼没作声的周必大:

    “周爱卿,你觉得此事如何?”

    此事周复生给周必大、余端礼说过,三人的意见皆不相同。周必大暗自叹了声说:

    “可以改,但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赵扩并不知道他们的意见不一样,有些惊讶。他知道周必大算是周复生的老师,没想到两人的意见不同。扫了一眼,又看向余端礼:

    “余爱卿你呢?”

    看在周复生的面上,原本余端礼想不赞同也不反对。被赵扩问起,他不得不出来说出自己的意见:

    “改是可以改,但我大宋现在万事待兴,有许多事都才在起步,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臣的意思是缓一两年,待所有事都真正走上正轨后,那时再实行军制改革。”

    许多官员听懵了,周必大余端礼两人,和周复生的关系大家当然知道。现在两人的气色越来越不错,大家猜测是不是周复生私藏了,只将一些养身之道告诉两人,没给他们说,不少人对此还很有意见。见三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心里大感惊奇。

    赵扩已经被周复生说动,虽两人说的也有道理,心里并不这样想,转眼又问韩侂胄:

    “韩爱卿以为如何?”

    韩侂胄站出来,先是朝赵扩一礼,并没有答他的问,问周复生:

    “周大人准备如何改革军制?”

    “我大宋的兵力,朝廷统计有一百四十多万,先从这个数字开始。”周复生这些天虽在忙内政之事,军事方面打听到不少:

    “臣觉得这个数字怕是有问题,或者说就算有这么多兵力,也有不少是无战力的老弱之兵。长痛不如短痛,可让在各地监查扫黑除恶的官员,统计各地的兵源情况。军中凡五十岁以上的士兵,必须退役。若是人数与上呈朝廷有所不足的,可不追究责任,但以后必须按现实兵力发放军饷、物资等等。若是还有胆敢贪墨者,一律抄家杀头。

    提升军饷,普通士兵每月薪俸从一两提升至一两五。按士兵要求,军饷可由当地官员,直接送到家属手中,必须登记核实清楚。军中将领,皆可送子到太学读书,给他们放一部分权力,别动不动就拿文官管制他们。

    士兵家庭,可以在税务、当地入官学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那些犯人从军者,别再他们脸上烫什么字,也别给他们取一些侮辱称号。那些不但没用,还会大大降低他们从军的积极性。各地报刊发行后,要有一个版块来宣扬爱国军人。相比诗词歌赋,军人更值得宣扬。”

    许多官员吸了口凉气,一百四十多万的兵力,这并不是秘密。真要像周复生这样搞,可能这个数字要减一半。现在包括边城,很难找到一支不吃空饷的军队。还好周复生的手段比较温和,以前的旧账不算,要不然反对的人更多。

    韩侂胄还未说话,户部尚书方信孺开口:

    “皇上,检查吃空饷的臣不反对,那么多士兵家庭,要是税收、官学方面给予照顾,我大宋又会回到以前那种入不敷出的局面。并且五十岁以上的士兵被清退,一时哪里找那么多的人去填补?每个士兵的月薪提升一两五,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周复生都考虑过,要是太激进,得罪的人太多,事情很难完成。他安排这些,虽会损害许多地方将领的利益。军人要比文人好招呼,并且以前贪墨的罪不追究,也没让那些人吐出来,提升了他们权力和地位。

    方信孺反对,只是从银子上反对。再说方信孺毕竟和周必大的关系不错,不好说太重的话。一个激进反对分子,再次将祖制抬出来:

    “皇上,这么做将会大大提高军人的地位,对我大宋稳定不利。祖宗有规定,国家存亡,皆毁于乱贼。要是照周大人说的做,以后定会出现不少割据军阀、甚至乱贼。内部一旦大乱,不用外敌攻,我大宋危矣!前朝之亡,不可不引以为戒啊皇上。”

    万松又哭又喊,跪在地上简直比忠臣还忠臣。另一个老头也毫不逊色,匍匐在地痛责周复生:

    “臣黄度弹劾周复生,居心叵测,他一再想提升兵将之权,就是想将我大宋推到绝境。纵观前几朝,哪朝不是因武将权力太大,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天下出现众多拥兵自重的乱臣贼子?对将领放权,国将不国。他如此主意,比欺君之罪更甚,皇上不能再让他任意妄为。臣请皇上将他斩首,以儆效尤。”

    “臣请皇上,问斩周复生。”仍是开始那十多个反对的官员,跪在地上请斩奸臣。这要是以前,赵扩还会考虑一下。现在他有时会生出一种:“除周复生外,其他全是庸臣”的想法。

    周复生的几个大手笔,因为和大多数官员没有利益冲突,全部得以实行。效果也是十分显著,这还是他才当几个月的官。要是再当几年,赵扩相信,周复生一定会将他的大宋,重新带回仁宗朝时期那种盛世。

    所以赵扩没理会陆续下跪反对周复生的官员,一板拍在御桌上:

    “都别吵了,复生这样安排,自有其道理,让他说说。”

    大殿终于恢复清静,周复生没有客气,很有权臣的风范,来到先反对他的万松面前:

    “万大人,你们说要以前朝引以为戒,前朝也就是唐朝,从各方面看,你觉得唐朝强盛还是我大宋强盛?”

    万松呆了呆,昧着良心说:

    “当然是我大宋强盛?”

    宋朝并不是个虚伪的朝代,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同样非常钦佩。要是在长辫子的清朝,周复生不敢说这些话:

    “我还以为万大人史书读得还算多,没想到竟只有如此见识?唐朝近三百年,大半时间都是他们在打外族,外族虽占了些地,何曾让他们吃过大亏?要是我大宋也如此,何至于让大家卧薪尝胆?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不说那些万国来朝的故事,只此一样,我大宋就比不过唐朝。”

    所有人都呆住了,谁也没想到,周复生敢在大殿上如此打脸。周复生自己一点没感觉,又接着说出一个惊人的比喻:

    “任何事都有可控性,放点权利给将领,就会惹得天下大乱?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让大家选择,一个江山让外族占领好,还是让那些犯上作乱的臣子占领好?我想没人不选择第二种。无论如何,他们始终是同族同胞。就如我大宋开国后,对后周如何?要是被外族占领,不只是亡国,可能还会亡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