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金革之声

章节目录 第五百零一章:记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密钥部之所以叫密钥部,并不只是因为最早创立时就取了这个名字。

    虽然的确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但最重要的因素。

    是因为这个组织里,保存着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宝物——世界之匙。

    密钥部之所以对异世界很了解,并不是因为调查的很细致。

    而是因为,他们早已经研究并进入过异世界很多年了。

    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世界之匙。

    没有多少人真正见过这个东西,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更没有人知道密钥部已经保存并使用了这个东西多久。

    世界之匙的称呼,既是一个代号,也是对这东西使用效果的暗示。

    打开世界的钥匙......准确的说,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距今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旧帝国德宗皇帝天和年间,天和十年某月某日,洛郡以北二十余里处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在洛郡以及周边村镇引发了堪比八级地震的震动,搞得千里之遥的长安也“地动山摇”了。

    德宗皇帝龙颜大怒,下旨让三省六部配合即刻开始全力救灾。

    但等救灾的人到了爆炸源头后,官方记录就没有了。

    没人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之后与事件地点附近有关的记录,都是官家在洛郡的救灾情况,没有提到和爆炸有关的内容。

    统一联合建立早年间,陆军情报局和大理寺两个清理陈年旧案、疑案和悬案,那其中就有这次爆炸事件。

    但因为缺少相关记录,实在是没有办法破案,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这所谓的记录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早就藏在了他们都不知道的地方。

    就藏在,密钥部的文件库里。

    那一天,爆炸现场的深坑里就放着一个东西,救灾的人看着觉得不对劲,也不敢擅自作主什么,便立刻汇报给了宫里。

    没想到的是,皇宫中居然直接派出了禁军部队,从长安专列火车,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了爆炸地点,并且封锁了那里。

    禁军抵达后,就迅速把那个东西搬运上了火车,填平了爆炸造成的大坑,然后留下了一支偏师,把现场划为皇家自留地,常年在那里驻扎留守。

    而那个东西,直接被送进了皇宫里。

    多年后,统合会攻破长安,就在皇城沦陷之前,有很多东西都被禁军经由秘道从皇宫中悄悄运走了。

    目的地,就是现在的密钥部本部。

    也就是宪兵司令部地下。

    宪兵司令部最早建成时,工期就比原定的晚了半年多,傻子都知道这是悄悄建造秘道或者暗门的缘故。

    陆军情报局也知道,但并未戳破。

    毕竟,他们也这样干了。

    大家都是干情报的,在自己的地盘上若是没有点秘密建筑结构啥的,显得自己的既神秘又高端,那都不好意思见同行了。

    而那个东西,过去一直就在那半年内建造出来的密室里藏着。

    直到去年,密钥部上层那些个领导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忽然就决定要把那个东西搬出来。

    说是晒晒太阳,不然就要发霉了。

    额滴个亲娘啊!这么扯淡的话他们也能说得出口?下面的人知道这都是废话,但也什么没办法,只能服从了。

    诡异的是,这个东西离开的密钥部的地下室之后,来接手的一群人,居然连本部的都不认识。

    不认识也就算了,偏偏这帮人的权利还大得很,手持密钥部最高级的金牌令,基本可以在本部之内做到畅行无阻了。

    除非本部部长亲临。

    可是部长当时不在长安,所以并没有人拦得住这帮奇怪的家伙。

    丢人啊,在自己的地盘,眼看着一帮不认识的家伙,带走自己的“宝贝”,自己非但没有资格阻止,还得殷勤的上去帮忙。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罗晟当时就在现场,虽然他当时还只是本部的一个屁大点的小官,换了以前也不过就是个小吏的水平,纯粹就是打杂的。

    但他也感受到了那种耻辱,因为他看到往日里牛逼哄哄的档案组组长,都只能对那种来路不明的家伙卑躬屈膝的帮忙。

    而自己连上去帮忙的资格都没有。

    罗晟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总想着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哪怕是留在密钥部里隐姓埋名一辈子也可以。

    所以他就记住了那些人,记住了有关他们的一切。

    因为是在档案组工作(打杂),所以当时的他就有很多机会,可以能接触到那些十分重要甚至机密文件。

    密钥部也从不限制内部人员看,因为那里头很多的内容都是深奥难懂的,你就算看了也根本看不懂。

    但罗晟在档案组打杂了好几年,早已经靠自己钻研懂了里头许许多多的内容。

    他那时虽然是个打杂的,但不笨。

    密钥部可不收傻子,他的学历也是名校的硕士。

    依照着记忆,他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和记录文件中,找到了那一批人的内容。

    “开平九年,东宁,三十三件。”

    永徽五年,广陵,五件。

    天和十年,洛郡,一件。

    ......”

    当年,他就是蹲在档案库里,借助着手电筒的光,悄悄地念出这像提货单一般的机密内容。

    照这么看,那帮家伙似乎是专门负责收集某种东西的。

    可他们收集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每次的数量都不平均,而且时间跨度也极不稳定。

    三十三件、五件、一件......

    毫无规律可循。

    从开平到永徽,那可是足足跨越了五个年号,超过两百年啊......

    而永徽只有六年,也就是说,后面这两次只间隔了十一年。

    后面就没有了,但他从下往上看,还是能看得出问题关键所在。

    东西数量确实是不固定的,但出现的时间间隔一直都在缩短。

    他觉得这很蹊跷,于是就从最后一次的洛郡开始查起。

    因为他正是在洛郡长大的,同时他也清楚的记得,天和十年发生的那场大爆炸。

    于是他就查到了那个东西和大爆炸之间的关联,以及在那之后有关那个东西的一系列事情。

    “坑深十余丈,直径七十余丈,方圆数百里内皆被荡平,威力无穷。”

    这是记录中对爆炸现场的描述。

    “出库,运至火绒号,之后无令不得靠岸,补给由军舰运送,船上人员也由军舰运送替换。

    此乃不得已而为之,望诸君早日找到解决之法,还我儿郎们一日安宁。

    ——火绒号船长李国栋。”

    这内容出自一封发黄的航行记录,就被夹在其中一份文件中。

    他仔细的读了,至今都没有忘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