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之烛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二章 敌人来袭(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却说张书堂这边,也确实像承诺的那样,每天三更过后,都会准时的把饭菜送到朱器墭父子二人的牢房里,虽然每次送的都不多,但是朱器墭父子已经心满意足了,而且朱器墭每次都是给朱聿键一大半,自己只吃一小半,因为他看到朱聿键痛快吃饭的样子,便感到高兴,便会感到被一种幸福包围着,这样他就会忘却饥饿的感觉了。

    事情似乎进展的很顺利,张书堂连续送了四天的饭,都安然无恙,而王思翘他们显然也没有发现,因为晓月每次去的时候,世子世孙都会有气无力的躺着,装作很饿的样子,自然也就让晓月自以为计谋得逞。

    而惟一让晓月糟心的事就是,初夏那边一直没有消息,派去神塘湾的人回来也说没有发现初夏的踪迹,监视世子府的人也一边几天没有发现叶游的活动,这让晓月产生了一种假想,以为初夏跟叶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会不会拿着银子跑了的假象,不过那样如何呢,只要把叶游这个碍手碍脚的家伙弄走,赔点银子又算什么呢?所以晓月也就不在乎了。

    而这其实都是叶游有刻意安排,他让高沾确认了叶府周围的环境安全之后,便让初夏女扮男装,打扮成护卫的样子,又贴上络腮胡子,跟着高沾大摇大摆的走出了世子府的大门,这样就骗过了监视世子府的人,成功转移初夏到叶府;

    而叶游自己更是直接躲在了英歌的卧室里,每天跟英歌同吃同睡,当然,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床下,其实叶游也有想法来着,但是奈何英歌给了自己两巴掌之后,变得老实了。

    叶游躲在英歌歌的卧室里,这事连世子府内部的人都不知道,监视世子府的人更是不会想到这一点,自然就造成了叶游消失的假象,叶游突然消失再加上初夏失踪,自然而然的就会让人联想到二人拿着银子跑路的假象,虽然这出乎了晓月的意料,但也是她所乐见的了。

    给世子世孙送饭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一切都在等着袁梅能从开封请陈奇瑜前来了,但另一件事却又火烧眉头,张献忠攻打南阳的事情。

    按照张献忠本来的计划,是想佯攻南阳,吸引朝廷的主力部队往南阳方向调,然后自己主力部队秘密往前往荆州,待荆州兵力空虚之后,一举拿下荆州,因为按照张献忠跟李自成默认的规定,河南地界归李自成,湖北地界归张献忠,所以张献忠不想跟李自成闹的不愉快,就制定了这么个佯攻的计划。

    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张献忠甚至派人打下了新野县,新野只是个小县城,战略意义不大,但是从南阳方面来看,打下新野,实际就是打下了南阳的南大门,南阳门户大开,朝廷的军队必然会立即驰援南阳,这样就达到了张献忠把朝廷部队往南阳方面调动的意图,再打荆州就要轻松的多。

    然而事与愿违,朝廷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超出了张献忠的相像,所以军阀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保存实力,不愿意与张献忠硬碰硬,以至于张献忠打下新野县十几天,朝廷竟然无一兵一卒派往南阳,非但不派,本来守卫南阳的刘良佐部还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气的张献忠差点吐血。

    作为督师的杨嗣昌倒是很积极,他积极的调兵谴将,派左良玉、黄得功、高杰等人立即前往南阳支援,杨嗣昌之所以这么积极,主要还是因为折了两个藩王,一个襄王、一个福王,都被张献忠和李自成杀害,这已经构成了陷藩伏法罪,按照崇祯的刻薄寡恩,是一定会治杨嗣昌的罪的,所以杨嗣昌又惊又惧,怕再打下南阳,使唐王再身陷囹圄,自己就更罪上加罪了。

    但是自玛瑙山之战之后,所有拥兵军阀都看清了杨嗣昌的虚伪,开始渐渐的不听从指挥,这次就是显著的例子,左良玉、黄得功、高杰虽然已表示派兵前往南阳,但是行动十分缓慢,一天走不了十里路,这那是在赶路啊,分明是在爬吗,眼瞅着新野县失陷,南阳危在旦夕,又见各地军阀如此行事,杨嗣昌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了。

    杨嗣昌一倒下,各地军阀更不拿这玩意当回事了,直接让部队在当地驻下,开始静观其变起来。

    张献忠一看竟然是这种情况,也就不再执着于李自成的约定了,到手的肉不要白不要,反正打荆州跟打南阳一样,都是为了打王府,抢珠宝,荆州有荆王,南阳有唐王,两个都挺肥,打那两个都一样,所以在静观了十几天之后,张献忠决定,打南阳。

    于是,张献忠直接倾巢出动,襄阳也不要了,反正自己是流寇,打那算那,从不守城;所以就直接带着所有兵马直赴南阳,再加上新野县的五万兵力,合兵八万,对外宣称二十万大军,黑压压的向南阳扑来。

    这可就急坏了知府伍修德,刘良佐他可以跑,但伍修德却跑不了,身为地方父母官,当有守土安民之责任,但是自己身边只有几十个衙役,都还不够张献忠塞牙缝的,所以见此情形,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无奈之下,只得来找朱舜水商量。

    伍修德是朱舜水的门生,朱舜水曾任会试主考官,明朝的科举制度,读书人需要参加县、省、全国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全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的甲科,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产生。

    每逢乡试和会试,主考官都由礼官任命,特别是会试,一般都由学问高深者担任主考官,而每一位参加乡试和会试的读书人,若是考中举人或进士,就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明代以孝治天下,每家都有一个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字。这五个字,天与地放在前头,乃是敬畏神灵的表现。跟着后面的是君王、父母、老师三位,都是每个人必须终生依附和顺从的权威。

    座主的称呼源于老师,但比老师更受人尊重。因为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一般座主跟门生会产生利益集团,这便是朋党制度的产生,明朝朋党制度最甚,先后出现过浙党、楚党、闽党等各种朋党,不过最后都被东林党击败,为东林党一家独到,到了后期,因为不满东林党,又才出现了复社等其他朋党。

    伍修德是朱舜水的门生,而张书堂跟周延儒是同党,所以,他们都是各自的利益共同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