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 安重荣与安从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却说石敬瑭依靠契丹夺得帝位后,每年除了向契丹贡奉大量的财物外,吉凶庆吊也未遗忘,使者相望于道。

    石敬瑭称子称臣,其实他比耶律德光还要大十岁。契丹太后、太子、诸王、元帅以及重要大臣韩延徽等,也都有贿赂相送。每有契丹使者至,必于别殿拜受诏敕,契丹使者稍不如意,多出不逊之语。对于这一切石敬瑭只能默默忍受,但朝野上下咸以为耻,有的大臣因此拒绝出使契丹。如兵部尚书王权,石敬瑭派他出使契丹,向契丹主跪献徽号,王权宁愿丢官也不愿充使。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对百姓却如狼似虎凶狠恶毒,用刑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入专任宦官,于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

    晋昌节度使赵在礼靠兵变起家,聚敛财富不遗余力。他先后历任十余镇,所到之处开设邸店,经营商业积财巨万。他在宋州任上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不久有诏移镇永兴,百姓听到后欢欣鼓舞,互相庆贺说:“此人若去,可谓眼中拔去钉子,何快哉!”赵在礼听到后恼怒异常,特意上表请求再留任一年,昏庸的后晋王朝竟然同意了。于是他下令境内按户每年增收一千文钱,谓之“拔钉钱”,并且严令各地官吏催督,如不按数交纳严刑拷打。

    泾州节度使张彦骄横不法,慕僚张式直言相劝,张彦欲加杀害,张式逃走。朝廷为安其心,竟将张式判处流刑。但张彦还不满足,公然威胁说:“若不得张式,恐致不测。”后晋朝廷姑息藩镇,全然不顾朝廷颜面,竟将张式押回送给张彦,结果张式被以“决口、割心、断手足”等非常残酷的手段杀害。

    后晋的将帅们多有不服石敬瑭者,他们也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取天子之位。比如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他一直在观望中原王朝的变局。经过李嗣源的细心打理,中原王朝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李嗣源刚死,他的儿子、养子、女婿就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935年,石敬瑭在太原起兵。不过石敬瑭兵力不足,特别缺乏具有攻击性的骑兵。于是石敬瑭派人到多个藩镇联络,大开空白支票拉人。在振武军呆够了的安重荣,觉得老石这个人不错,就率领手下1000骑离开振武赶赴太原,投入石敬瑭的麾下创业。

    后来石敬瑭如愿登上皇帝宝座,他也没有辜负安重荣这员猛将,命其担任成德军节度使,承担着巩卫北疆的重任。

    安重荣通晓做官的事务,下面的人不能骗他。有一对夫妇控告他们的儿子不孝顺,安重荣拔出剑交给那位父亲,让他自己杀掉儿子,那位父亲哭着说:“我不忍心啊!”妇人在一旁大骂,夺下他的剑追杀儿子。安重荣听说妇人是继母,呵斥妇人出去,最终没杀他们的儿子。

    契丹扶持石敬瑭上位,他们本着无利不起早的原则,收获远远超过支出。他们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还当上了石敬瑭的爸爸,每年变着花样索要干儿子的孝敬。

    安重荣对此坚决反对,上表直斥“诎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之耻也。“他的表章引起不少朝臣的共鸣,可是石敬瑭却置之不理。

    安重荣这个人很有意思,在石敬瑭兵不满万,地只有太原一处的情况下,押宝石敬瑭,和他一起反抗李从珂;后来石敬瑭上位,他又打着抗辽的旗号反对石敬瑭。要知道,李从珂就是被他和辽人一起赶下台的。他以此为旗号反晋,颇为吊诡。

    安重荣力大无比,擅长骑马射箭,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自诩道:“我若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然自负。于是召集亡命采买战马,意欲独霸一方,每有奏请往往逾制,朝廷稍稍批驳,他便反唇相讥。指挥使贾章一再劝谏,安重荣诬以他罪推出斩首。贾章家中只遗一女,年仅垂髫,因此得释。女慨然道:“我家三十口俱罹兵燹,独我与父尚存。今父无罪见杀,我何忍独生!愿随父俱死。”

    安重荣也将该女处斩。镇州人民称之为烈女。

    老实说,作为粟特人的安重荣和作为沙陀人的石敬瑭都不是汉人,石敬瑭甘当孝子,但安重荣不甘臣伏,这就决定了二人对待契丹大相径庭的态度。

    契丹认为后晋皇帝是自己一手扶持的,所以就可以予取予求。石敬瑭本着将儿子做到底的坚定决心,毫无原则地满足契丹权贵的各种要求。竭中华之物力,结契丹之欢心。

    这让安重荣非常光火,决定出手惩治一下不可一世的契丹使者。契丹使者路过镇州时,一旦被安重荣见到,他不仅不会远接高迎,反而对使者箕踞谩骂,如果使者非要和他较劲,他便借机杀之。一来二去,契丹使者都不敢正视镇州。

    安重荣上表晋廷,略言“陛下臣事北虏甘心为子,薄海臣民无不惭愤。何不变计誓师北讨,上洗国耻下慰人望,臣愿为陛下前驱”云云。晋主览奏却也心动,屡召群臣会议。刘知远劝他毋信安重荣;桑维翰调镇泰宁军,闻知消息后密疏谏阻道:

    陛下得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不可负也。今安重荣恃勇轻敌,吐谷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臣观契丹数年以来,士马精强,吞噬四邻,战必胜,攻必取。割中国之土地,收中国之器械,其君智勇过人,其臣上下辑睦,牛马蕃息,国无天灾,此未可以与敌也。今天下粗安,疮痍未复,府库虚竭,兵民疲敝,静而守之犹惧不济,岂可妄动乎?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长相丑陋身材短小,曾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不喜欢桑维翰的姓氏,认为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一直得不到录用。后来他的父亲向张全义极力推荐,桑维翰在27岁才中了进士。

    桑维翰进士及第后,投奔到石敬瑭门下。后来支持石敬瑭与契丹勾结,同时为石敬瑭办理各项事宜,石敬瑭顺利地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所以桑维翰颇得石敬瑭的重用。

    桑维翰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契丹势大不可图,现在虽然屈辱,但是固本练兵以待天时。可以说相当务实。为了照顾石敬瑭的面子,他还列举汉、唐和亲求发展的故事,宽慰石敬瑭忍辱负重。

    桑维翰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让石敬瑭北巡河北邺都防备安重荣。因为邺都是北国重镇,户口殷实。但是此处的节度使杨光远正在汴梁叙职,此人同样骄横,不可托付此地给他。万一安重荣起兵造反,夺了此地就会成为汴梁大患。所以桑维翰建议石敬瑭坐镇此处,或剿或抚都比较灵活。

    收到秘奏后石敬瑭一下子就安稳了。他深知不把安从荣办了,他的位子就不稳。于是任命心腹元从刘知远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作为西面藩篱。然后留侄子石重贵为汴梁留守坐镇后方。自己亲自带着杜重威移军河北邺都。杜重威是五代武将贪鄙暴虐的典型代表。有个绰号叫“瘟侯”。意思是百姓见他如瘟疫,避之不绝。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系列“骚”操作。

    石敬瑭诏谕安重荣道:

    尔身为大臣,家有老母,忿不思难,弃君与亲。吾因契丹得天下,尔因吾致富贵,吾不敢忘德,尔乃忘之。何耶?今吾以天下臣之,尔欲以一镇抗之,不亦难乎!宜审思之,毋取后悔!

    安从荣收到诏书后气得发抖,他以为石敬瑭认契丹为老子不过是权宜之计,一俟中原王朝稳定,石敬瑭一定会幡然悔悟。哪知道历经风雨后的石敬瑭早已是“苍然老贼,皓首匹夫“,只要能够保证皇位不失,一切国家利益与荣誉皆可出卖。安重荣失望以极,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安重荣正当壮年,他不甘心像个孙子似地拜倒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他要为那些惨遭契丹压迫的各族百姓张目,也要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于是他高呼“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这与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异曲同工,都是催人造反的战斗口号。

    饶阳令刘岩献五色水鸟,安重荣妄指为凤畜诸水潭。又使人制大铁鞭置诸牙门,谓铁鞭有神指人辄死,自号铁鞭郎君,每出必令军士抬鞭作为前导。于是收聚亡命屯积粮草,收市战马准备起事。又联合契丹境内的吐谷浑等族为援,吐谷浑首领白承福率本族三万人内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契丹的实力。

    此时的石敬瑭已经垂垂老矣!他不敢违拗给他戴上皇冠的契丹,也不想和手握重兵的安重荣翻脸。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殿前供奉官张澄率兵2000,将已南下至并、镇、忻、代州的部族百姓驱逐回原地。这些百姓好不容易逃离契丹魔爪,怎么愿意再回去呢?于是他们相约来到成德军治所,希望得到安重荣的庇护。

    安重荣此时已经心生反意,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部族百姓,立刻编成队伍进行训练。一时间百姓归者如潮,谁也不再搭理石敬瑭的诏旨。

    这下石敬瑭再也坐不住了,他拿出自己当年笑傲沙场的那股猛劲,亲自坐镇邺都,召集各路藩镇讨伐安重荣。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与安重荣同姓,恃江为险隐蓄异谋,安重荣阴相结托互为表里。晋主既虑安重荣,复防安从进,乃遣人对安从进说:“青州节度使王建立来朝愿归乡里,朕已允准。特虚青州待卿,卿若乐行,朕即降敕。”安从进答道:“移青州至汉江南,臣即赴任。”晋主听他出言不逊,颇有怒意,但恐两难并发,权且含容。

    公元941年,安重荣致书安从进,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安“字,希望安从进乘京城空虚之际北进,与成德军南北夹击共图大事。

    这里顺带说一下,二安虽然同姓,但安重荣是粟特人,安从进是沙陀人,二人八竿子都打不着。不过沙陀与粟特人长期通婚,所以二人虽不同族,但是却交心已久。

    却说有一人名叫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和凝从小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天成年间,朝廷授予和凝郎中侍御史一职,后来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和凝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才

    后晋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对石敬瑭说:“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反叛,您看怎么办?”高祖反问道:“你说怎么办?”和凝回答道:“您先写十几封诏书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一听就授给郑王十几封诏书。

    高祖到了邺都,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都,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安从进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万余人统行溃散。安从进单骑走脱,连山南东道的印信都弄丢了。

    安从进兵败,安重荣尚未得知,竟集境内饥民数万南向邺都,声言先除国贼再灭外寇。百姓对石敬瑭辱国害民切齿痛恨,立刻忘乎所以地追随安大哥起兵,义军迅速膨胀到数万之众。

    安重荣的义军行至宗城,与石敬瑭派出的镇压大军不期而遇。狭路相逢勇者胜,安重荣和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杀在一起。

    杜重威率领的都是后晋的精锐,加上石敬瑭在后面坐镇,这时的他只能拼命死战。

    时间一长,安重荣吃不住劲了,一呼百应的义军毕竟不如职业军人。眼看形势不利,成德军将领赵彦之突然倒戈,向晋军大队玩命奔去。晋军看见他的铠甲鞍辔俱用银饰,不由起了贪心,虽然他倒戈来降,也把他乱刀分尸,所有铠甲鞍辔当即分散。

    安重荣始料未及,义军阵脚大乱,两万将士尽皆溃散,大部分被冻饿而死,还有的被杜重威杀死。安重荣带着十余骑亲将逃入镇州,杜重威随即率兵围住镇州。

    安重荣不甘束手就缚,他知道自己同时得罪了两大强敌,无论是契丹还是后晋都不会放过他。

    安重荣动员城中百姓共同御敌。镇州百姓强忍亡夫丧子之痛,义无反顾地奋力死战。

    杜重威见强攻不成,就大撒银弹收买城中将校,一个家伙见钱眼开,从城西水碾门放晋军入城。守城军民寡不敌众,两万余人倒在血泊之中。

    安重荣又一次突出重围,率领数百名骑兵退入牙城,准备与晋军做最后的搏杀。

    公元942年正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粮尽多时的安重荣再也拉不起自己的强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军潮水般地冲入牙城。

    安重荣兵败被俘,石敬瑭下令斩首,并将他的首级快递给耶律德光报功。

    安重荣被杀后,晋廷以为自己无罪,哪知辽使复来诘责,问晋主何故招纳吐谷浑?晋主说安重荣将他们徙入内地,我又不知道。辽使索要白承福头颅,晋主无从应命,为此忧郁盈胸,渐渐地生起重病来了。

    天福七年,高行周攻克襄州,安从进战死,高行周执住他的儿子及将佐四十三人送往大梁。晋主在邺都病已不起,传令将他们全部处死。

    石敬塘生有七子,四子被杀,二子早殁,只剩幼子石重睿尚在冲龄。晋主卧疾,宰相冯道入见。晋主令宫女把四岁的石重睿交到冯道怀中后说道:“大晋社稷全交爱卿,望爱卿效仿周公之德顾命辅政,勿负朕心。”冯道口称遵旨伏地叩首。

    石敬塘死后,冯道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商议,冯道说:“自大晋开国,向契丹称臣称子奴颜婢膝,实乃奇耻大辱。若立年幼之君必被契丹讹诈,不如选年长宗室继承君位?”

    景延广最恨契丹,就与他议定拥立石重贵,飞使奉迎。后人有诗叹曰:

    智短才疏石敬瑭,

    闺阃嫌隙祸萧墙。

    结连北虏颜何厚?

    反下三关罪莫当。

    屈膝称臣甘耻辱,

    请封割地坏纲常。

    奸臣阿附桑维翰,

    十二年来尽灭亡。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