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章节目录 第76章 好消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清军攻击不利,又找不到办法对方李晓的掷弹兵,所以莽尔古泰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军修好了新的城墙,如此,大凌河堡就修建完成了。

    幸亏有了李晓提供的便宜而又好用的水泥,大凌河堡才能够如此快速便宜地修建完毕。

    明军在这里驻扎了三千人的士兵,然后就撤军了。

    清军看到大凌河堡已经修建完成,城堡高耸,防御森严,没有找到攻击机会的莽尔古泰只好撤兵了。

    双方的大战就草草收场了。

    李晓带着自己的部下返回了平安堡,受到了众人的热烈欢迎。

    李晓给了伤亡的士兵两百两银子的抚恤,又给他们的家属分配了五十亩的田地,还给受伤残疾的士兵安排了守城门等轻松的工作,如此,伤亡的士兵就安置完毕了。

    然后,李晓又在城堡中央修建了一个卫国英雄纪念碑,纪念死去的士兵。

    李晓又在广场的中央给受伤的士兵颁发英雄纪念奖章,奖励他们的英勇战斗行为,让大家对于当兵有了更好的期待。

    经过一番操作,李晓顺利地在城堡里建立起了士兵十分光荣的传统。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份,大雪已经落了几次了,在京城之中,街道之上都变成了白色,房子和树木上面落满了白色的晶莹雪花。

    在皇极殿之中,点燃了十几盆的炭火,门窗都开着,里面潮湿温暖的气流溜了出去,让外面的冷空气有机会渗透了进来,使得门窗上面结出了晶莹剔透的白色的冰。

    海平帝坐在龙椅之上,正在审阅奏章,魏忠贤侍立在旁,大气都不敢喘息一口。

    海平帝看到奏章都是各地干旱饥荒需要赈济,还有各地的流贼大军四处攻城夺地,以及边军对阵清军屡次失败,都是坏消息,他心头十分沉重,连连叹气不已。

    海平帝太需要一个好消息了。

    看得有些疲累的海平帝将手里的奏章丢下,身体往后仰靠在了龙椅之上,他双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轻轻揉动,闭目养神。

    魏忠贤上前收拾好桌面上乱放的奏章,他低声说:“陛下,是否歇息一会?”

    海平帝睁开眼睛,看了看魏忠贤的胖脸,摇了摇头说:“不可,朕要中兴大明,岂能贪图逸乐而懈怠政务?魏忠贤,你来读给朕听。”

    魏忠贤就上前拿起一份奏章读了起来,海平帝闭着眼睛听着,心思已经飘远了。

    远处,一个响亮沉重的脚步声冲了过来,来到宫门之外,骤然停住,来人是传递奏章的信使,来自辽西。信使送上了奏章,把守宫门的宦官就接过奏章送到了海平帝的面前,魏忠贤看了一眼,看到是熊廷弼的奏章,他心里一动,拿起奏章打开念了出来。

    原来是熊廷弼上奏在大凌河南岸顺利修建了大凌河堡,足以将清军的脚步挡在大凌河北岸,而且在历次与清军的较量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先后斩杀清兵一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李晓的部队斩杀的。

    海平帝一听就兴奋了,他睁开疲惫的双眼,扶着瘦弱的大腿站了起来,他兴奋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好,熊廷弼果然不愧是能臣,总算是给朕带来了好消息。我记得上次熊廷弼报功的时候,也是这个李晓斩杀的清兵最多,他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斩杀如此之多的清兵?”

    魏忠贤双眼扫过奏章,看到了最后,就看到了答案,熊廷弼当然了解过李晓胜利的关键,李晓说是手榴弹,熊廷弼就仔细地在奏章里描述了李晓使用手榴弹的成果。手榴弹其实不难制造,难的就是其中的颗粒化黑火药,如果是使用粉状的黑火药,在运输手榴弹的过程里,由于颠簸等原因,容易造成粉状的黑火药之中重的往下沉,轻的浮在上面,黑火药就容易分层,导致威力不足。

    所以,李晓也是十分大方地告诉了熊廷弼之中的奥妙,熊廷弼上奏此事,就是要让朝廷的工匠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手榴弹给各支军队使用。

    但是熊廷弼的美好愿望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朝廷的工匠生活十分贫苦,他们替朝廷干活没有工钱,而且各级官吏贪污材料钱,提供的材料十分粗劣,再加上工匠偷工减料,导致制造出来的器械十分不堪使用。

    海平帝兴奋地在宫殿里走来走去,他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走了一会,他才停下,说道:“宣旨,升熊廷弼为辽东、辽西各路兵马总督,总管辽东、辽西军事,奖励李晓四万两白银。”

    此时,海平帝虽然十分高兴,但是他还记得李晓刚刚升官不久,不宜再次升官,所以给了他银子作为奖励。

    四万两白银不少了,只可惜要经过官吏们的层层剥削,真正到李晓手上的恐怕不到一半。

    传旨的宦官和锦衣卫自然去辽西办事,李晓是没有资格得到海平帝的圣旨的,只有熊廷弼这样的高官才有可能得到圣旨,李晓只能听熊廷弼转告的二手消息。

    由于之前熊廷弼已经提前给了李晓两万两银子作为奖励,此刻他又给了李晓两万两银子,李晓依旧将全部的银子发给了自己的士兵,士兵们收到了银子,登时发出响亮的欢呼声,十分高兴。

    今天,所有的士兵都买了肉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增添美食。

    与此同时,工业帝国系统也给予了李晓杀死一千多个清兵的奖励7500点贡献值,李晓的贡献值总算是多了起来。

    此时,李晓已经拜托秦友光帮忙将肥皂、玻璃器皿、精美书籍带到江南去销售,销量比钱不换的京城区域的销量低一些,只有大约一半左右,但是秦友光了解南方的市场和情况,所以李晓又让秦友光写信回去让家里的人开发华南的市场。

    由于此时明国在华南进行与西洋人的交易,华南广州作为港口允许西洋人进来交易,所以广州一带的有钱人不少,作为奢侈品的肥皂、玻璃器皿和精美书籍应该很有市场才对。

    李晓不认识广州的商人,只好委托秦友光派人去广州物色合适的商人开展合作,专门出售李晓制造的肥皂、玻璃器皿和精美书籍。

    秦友光亲眼看到李晓大破清兵,还制造出了肥皂、玻璃器皿、精美书籍、精良钢材、蒸汽机等先进的商品,秦友光十分庆幸自己眼光高,能够看出李晓的不凡,在他没有升官的时候就投入了他的麾下,将来的前程无可限量,所以秦友光对于李晓交付的事情很是重视,亲笔写信给自己的家里,让家里派人去广州物色合适的商人进行合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