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韶澈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半世江山半世王,半世柔情半世伤

章节目录 由日本风情街的反思到黔籍将士的浴血抗战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由日本风情街的反思到黔籍将士的浴血抗战史

    *

    *

    近日新闻,东北地区辽宁省DL市耗资陆拾亿打造全国第一大的日本风情街,顿时引发热议。这么一个项目从出台到落地,当地政府的审批和当地人民接纳,可以称之为“奇迹”,要知道,当年日本进犯中国,就是从这片土地上开始的。

    日本进犯之前,便有割据大连、旅顺等地的历史,已经蹂躏东北多少年了,而那旅顺大屠杀尚还历历在目,也不能激起这方人民群起的反抗斗争,当时兵力至少三十万人的东北军,选择不抵抗,撤入关内,引得日本一步步吞并东北、华北等地,然后进犯华东,制造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大小屠杀案件,然后贯穿中国的南北线。东北军民,其实是中国窝里横的一个缩影,当年的军阀大混战,打得那叫一个欢,但日本人来了,一个个怂得不要,便开启了蒋介石的攘外必须先要安内的变相投降政策,汪精卫等直接投降日本的政治主张。而这些当年的“日占区”,现在却留下了三道“风景线”,即三个日本风情街。

    作为当时已经贯穿南北的日本占领区,广州必然是在日本铁蹄下蹂躏不断的,如今有了个日本风情街,不知道是为了表达对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以及东风日产等日资背景感谢么?虽说引进日资是为了中国发展,但是引进日本文化,却又是伤害了民族情感啊。

    如果说广东遭日本侵略印象不够深刻,但是南京大屠杀的江苏省,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距离南京不远的苏州,也弄了这么个日本风情街。那些南京无辜罹难的英灵们,不知道你们魂萦的隔壁,袅袅升起的敌人的气息,是否能够安然长眠?

    而东北,这个被日本蹂躏已久的中国的黑土地,得以什么样的情怀,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姿态接纳这么个日本文化输出的场所的?反复询问,当地政府的审批制度,当地人民的民族情感,都是处于何种情况下,或者处在睁眼瞎的情况下,让这么个全国第一大的日本风情街从审批到落地,得以一步步实现的。

    对于日本文化,有研究需要,我们可以学习其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但我们不可以让其在中国的领土上蔓延,造就那些精日分子,伤害民族感情,忘却那些悲痛的过去。我们不可以替先辈原谅,我们不可以背叛我们曾遭受的屈辱。

    而在本人所接触的东北人中,占比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基本上是对国人嗷嗷的大嗓门,特别是在海南的东北人,如此的霸道和蛮横。而对于外来侵略者,或比他们更强的人的面前,却又显得那么温顺无比。这不是全部,我所接触的另一拨人,还能与之奋斗的。比如王仁富、王锦思等人,仍在为着一块唐鸿胪井刻石被日本掠夺到日皇宫而奔走催还。比如历史上还有东北的抗联,马占山、李兆麟、唐聚五、***、赵尚志、邓铁梅、张海天、赵侗、王德泰等人。还有张学良的悬崖勒马,重新加入抗战等。

    东北作为解放后国家以重工业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乃至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优先发展,便优先获得比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丰厚的物质资源,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们,相当一部分人大约忘记了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国度了。一代伟人的思路是先让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全局共同发展的理念,却有些便宜了部分先富起来之后数典忘祖的群体。各种名利场的诱惑下,金钱和美色等腐朽的手段侵蚀了这一地区相当一部分人民公仆,全然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不顾民族情感,不顾国耻当前,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个幌子,乱批乱规划,浪费了太多的资源,把一些不符合本国利益的东西一并打包引进来,荼毒人民的思想和国家的意识和意志。

    这三条风情街,在有些人看来,应该要包容,并举例国外很多中国城、唐人街等等,我想说的是这些人,要吗睁眼说瞎话,要吗就是在舆论上维护某些个群体的利益进行舆论疏导,转移话题。

    美国的唐人街也好,日本的中华街也好,这些可不是中国侵略过的国度之后在此建立的,而是当时漂洋过海去谋生的华人先辈们,因为政治历史的原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形成的抱团的一个缩影。他们为了生存而去,但又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只有抱团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今人们看到的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至今还不能真正的融入这些国度,还在被其它色的人种歧视、屠杀、针对性殴打和针对性抢劫等。

    说实话,中国对外来文化已经是处于接纳的状态了。新文化运动伊始,国人那些言必称希腊的情形早已见怪不怪了。那些嫌弃孔孟之道,追求西方所谓的自由和民主的,已经在近百年的文化融合和碰撞中衍生出更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了。比如我党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是这片国土上诞生的产物。革命先辈们引进马克思主义,再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发展,才建立了新中国,才发展了新中国,我们今天才有如此非凡的成就。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科技,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军事等非凡的发展,已经树立起强大的自信了,但有的人还在装睡而不自知。我们同时还要加快步伐,复兴中国不过刚刚跨出第一步而已,我们要走的路太过遥远且有漫长,我们怎能是如此的不自信了?

    世界的大融合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各自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世界的文明发展,而不是舔狗般寻求某些资本的支持,以发展为要务而牺牲国格人格,自戕民族情感,自弃国家耻辱为前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发展是要以科学发展和持续性发展为重要思想的,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政绩置国家民族情感于不顾,还妄谈包容和自信。作为具有深厚民族责任感的地区之一的西南,当年还是非敌占区,他们因那一小点政绩这样建设这样的风情街了吗?要说,这些地方未被日本的铁蹄蹂躏过,应该最不恨侵略者才对。当年要打也打过,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却还是这些地方出来的军民。

    作为非日占区的四川,却是全国出兵出物居全国第一的地区,不谈物资等,只谈兵力。四川出兵三百四十多万人,光牺牲的就有六十多万人。而四川这一片地域,却没有相关的日本文化引入成风情街的情况。作为这些有日本文化情结的并且已经建立日本风情街的地域的人们,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就算2008年的汶川地震,日本派出救援队(笔者持怀疑态度)来支援救灾,四川也没有因此而对于民族感情改变什么。顶多处于政治层面上的感谢,毕竟至少在形式上,确实来帮助过。

    *

    针对于个人而言,我是有很深的民族情结的,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种在被侵略过的土地上,建起侵略者的文化的宣贯场所。作为贵州人,更是深刻的感受到不一样的情绪,那些抗战年月,贵州也是同样出兵出力的,尽管当时的黔军将士已然被遗忘在各种抗战故事中,已然忘却十一个建制师外加一个贵州补充师,共计七十余万人的兵力,占贵州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七。我们不讲唐蒙出使西南夷,不讲龙场悟道,也可以不提清末公车上书中,有95位贵州籍举人参与,占参与人数的六分之一,要求改革以图国家富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又被成为武汉城市之父的贵州人张之洞的为国努力,不说刘显世时期的护国运动和早起以王天培为代表的黔军北伐战争的重要贡献等等。就说说抗战以来黔系军人参与抵御日寇,与川军一样,黔龙出山,卫我山河,却又在这片大浪潮中,悲壮却又如同弃子、工具人这么个悲悯的境地。作为贵州人,有必要向大家介绍、宣传,贵州的抗战史,黔籍将士对日作战的一个鸟瞰。

    经勘查,贵州当时有55师、82师、85师、102师、103师、121师、140师、新编第8师、独立第6旅、新编第28师、预备第2师等十一个建制师及一个贵州补充师,鼎盛时期兵力达七十多万人,而作为贫穷落后的贵州,当时总人口不过一千万余人,相当于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七个我贵州英勇的男儿参与抗击倭寇的战役中。黔籍部队参与的抗战数得上名号的有南京保卫战、黄梅保卫战、南昌保卫战、淞沪会战、随枣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松山战役、陕晋战役、晋南战役、长治战役等正面战场著名抗战战役。参战将领就有柏辉章、何知重、吴剑平、蒋在珍、罗启疆、陈铁等以及前主帅牺牲后后来补位的主要将领。

    这十一个建制师及贵州补充师,不但在抗战中作出重要牺牲,并且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均被瓜分到粤军薛岳部、何应钦部、中央军刘戡部、远征军等,黔军历史就此湮灭,从此世上就只知道川军的壮士出川,东北军的不抵抗退守关内,桂系军阀一直想要取代蒋介石,中央军积极围剿共产党等固化形象。

    请问,在那些日本占领过的地区各界名流和普通老百姓、当地政府官员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感受,你们的日本风情街,至少来说,伤害我们这种眷恋家国情怀的人的情感了,你们以此得来的所谓的小小政绩,所谓的小小经济发展,安心么?我们这片地域上的先辈们,是为了抗战作出过努力的,我们没法儿替那些牺牲了的,无名的壮士们,当睁眼瞎漠视一切的发生的,我们是要为此发声,表明我们的态度的,也时刻提醒贵州人民务必铭记。

    *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黔军

    百度百科词条黔系军阀

    淞沪被忽略的黔军:血战苏州河,守卫江阴要塞,他们也曾为国牺牲

    抗战中的黔军部队

    抗战中的黔军(贵州部队)资料大全

    国民革命军第121师(黔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